解决管网混错接问题打通“毛细血管”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2-25 11:57:20 浏览()次

 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长江干流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解决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黄河干流沿线城市建成区大力推进管网混错接改造,基本消除污水直排。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提升城市水污染防治水平、补齐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增和改造管网大大增加。但与此同时,污水收集率较低、黑臭水体治理返黑返臭等情况仍然存在。

  比如,有的地方居民路过一些雨水窨井,戴着口罩都能闻到臭味,有的地段一到下雨天就城中“看海”。这些只是一般城镇居民的直观感受。但现象的背后却是雨污管网混错接问题,暴露出城镇雨污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从多批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情况看,排水管网建设滞后也是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中最受关注且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类型之一。湖南省株洲市、山东省菏泽市都曾因污水管网混接错接、雨污混流等问题被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通报。株洲市2019年至2020年仅经过花南泵站排入湘江的雨污混流水就达870万立方米,相当于4603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菏泽市2020年8月位列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倒数第一,而此前菏泽市未出现在后30名城市名单中。菏泽市污水收集存在明显短板是其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退步的主要原因。

  城市排水管网如同城市的血脉,需要各行其道、各司其职,城市这个有机体才能健康运转。雨污管网混错接打乱了排水秩序,将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污水管混错接入雨水管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不仅污染水生态环境,而且容易导致雨水管道淤积堵塞、排水不畅、污水外溢等问题。

  雨水混错接入污水管道会造成污水管网超负荷工作,影响污水输送能力。同时,混入雨水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会增大污水处理厂负荷和运转压力,干扰污水处理正常运行,影响污水处理效率。此外,雨污管网长期混错接还可能造成管道破损、断裂、脱节产生漏水,从而带来地基下沉、路面塌陷等安全隐患。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开展雨污混错接综合整治,是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在实践中,雨污管网混错接的原因复杂,彻底治理管网混错接问题、让雨污各行其道面临重重挑战。

  管网铺设在地面以下,雨污混接点往往非常隐蔽,取证和排查本就难度大。一些城市在水体整治的过程中,以河道清淤、景观提升为主要措施,截污纳管这类“隐形”工程推进则相对滞后。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城镇早期规划滞后于发展速度,部分老旧小区标准不高、配套不全、设施老化,雨污管网混错接成为遗留问题。城镇人口密度大,产业结构复杂,雨污混错接涉及较多因素。排污主体大到一个园区、一个商圈,小到一家一户,市政污水管网系统、居住小区、企事业单位、大型综合楼、沿街商户等都是雨污混接的高发点。

  种种因素导致治理管网混错接问题涉及面广,溯源困难,治理过程长,相关部门较多,执法管理困难。要推进雨污分流“毛细血管”建设,做到污水收纳精细化,不仅需要掌握和分析评估诸多基础信息数据,且对技术、操作、经验、设备等要求较高,还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和经费加以支撑。有时还会遇见部分居民不理解、不配合,众口难调导致问题久拖不决。部分工业企业为了逃避环保投入将废水接入生活污水甚至雨水管网,也加大了监管难度。

  城市管网不仅是城市的里子,也是城市的生命线。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雨污分流的系统性、重要性和混错接改造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抓手,把排查混错接点当成首要工作。在摸清城镇污水管网设施底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办法,从源头开始落实好雨污分流建设和改造。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这说明治理雨污管网混错接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地方各部门积极担责主动领任务,通力合作开展整治。比如,住建部门要将管网建设和城市建设保持动态协调。避免以往“开膛破肚”式的开挖修复,适当使用非开挖技术修复缺陷排水管道。这样不仅能减少破坏路面对城市交通、市容市貌带来的影响以及“马路拉链”问题,也更能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做好排水许可工作,加强对排水户的管理,和生态环境部门做好监控设备联网和监测数据共享。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有关要求,对雨污管网相互混接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责令改正,进行处罚。发改和财政部门做好资金保障、管理以及项目招投标工作。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切实履行对排污主体的监管职责,及时通过污染现象溯源发现管网问题,并推进解决。

  管网建设是长期的事业,唯有通力合作、常抓不懈,才能进一步消除雨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打通所有的“毛细血管”,织就一张完善的排水管网,从源头实现雨污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