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虎元工作照。
中国环境见习记者李玲玉
打开器材库,掀起毡盖,杨虎元搬出一个塑料筐。这就是他在上世纪90年代自制的水质采样箱。经费紧张,他就从啤酒厂捡来塑料外包装箱,在底部和每个凹槽四周附上减震材料,装水样的玻璃器皿就再也没有磕破过。
如今,这个磨花了的采样箱已经“功成身退”,而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杨虎元仍在环保战线上奔走。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他是敬业的环境监察“步队”。上世纪90年代末,去矿山企业检查,道路崎岖难行,车辆难以进山,杨虎元就徒步翻山。常常是早晨9点多进山,黄昏才出山,腿累瘸了,鞋底走断了,他却淡淡地说:“习惯了。”
栉风沐雨,甘守清寂,他是专注的“月万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环保督查中心46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几乎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省的面积总和。“从呼和浩特的家里出发,到最远的根河市有2300公里,加上沿途督查,每个月行程都逾万里。”杨虎元眼神悠远,黝黑的大手摩挲着“最美基层环保人”荣誉证书。
他跋涉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只为拼出一片碧水蓝天。倾一己之力,践一生之诺,从大学毕业起,杨虎元从事环境监测11年,环境监察16年,当年的“帅小伙”如今添了几分坚毅沉稳。
检查企业,他蹲下跟工人唠嗑,从工人的工资中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将企业以白天停产、夜间生产来规避检查的事实查实。征收排污费受阻,他转变策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河水说星空,终于获得理解,并荣获“全国排污费征收先进个人”。
在他眼里,自己一个人好不算好,团队好才是真的好。车祸受伤,杨虎元拄着双拐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传、帮、带”,他说, 把技术传授给年轻人,把精神传承到下一代是他的责任。60多个市县500多人次,杨虎元利用休息时间义务培训基层环境监察人员,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
“现在,环保队伍壮大了,仪器设备也更先进了。”杨虎元回到曾经奔走过多年的深山,当年进山时栽下的小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