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北京市首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有效减缓了污染物累积进程,削减了污染物浓度峰值,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对于雾霾形成内在机理和应急措施实际效果等,公众尚有不少疑惑。环境保护部特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答疑解惑。
疑惑一:北京市源解析结果已经发布,本次采用实时源解析技术进行源解析,两种源解析有何不同?实时源解析技术能发挥什么作用?
答:经典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主要有受体模型法、数值模型法和排放源清单法三种技术方法。之前北京市已发布的源解析结果,主要是采用经典方法对北京市全年的颗粒物来源进行了科学解析。本次重污染过程中,利用颗粒物实时源解析技术对颗粒物来源进行了快速解析。实时源解析技术是近年来基于在线测量技术发展而来的动态解析技术,其原理是基于在线实时测量的颗粒物化学成分数据,结合受体源解析模型,计算各类污染源在重污染过程各阶段对颗粒物浓度的贡献。其特点是时间分辨率较高,可快速动态评估颗粒物来源,适用于对短期重污染过程应急应对的成因解析和措施效果评估。
需要指出的是,颗粒物来源是动态变化的,对其管控的过程也应该是依据其变化特点而动态优化调整的。实时源解析技术是源解析技术体系中的一部分,是经典源解析技术在重污染应急防控应用中的新发展和有益补充。
疑惑二:北京首次实施红色预警后,措施力度很大,为什么PM2.5浓度只下降10%左右?
答:本次红色预警后北京PM2.5浓度只下降10%左右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在12月8日7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时,静稳型天气已经持续近两天,大气中已经有大量积累的污染物,PM2.5小时浓度已达到200多微克/立方米,属于重度污染级别。本次减排效果的数值模拟时间为8日7时至17时,共10个小时,10%的PM2.5的下降表示的是红色预警措施实施10个小时的减排效果。通过本次评估也表明,如果再早些时间预警,在重污染到来之前实施应急预案的减排措施,PM2.5浓度降低比例还会增加,应急措施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你问我答
一、 什么是混合层,混合层高度对重污染形成有何影响?
混合层是大气污染物在靠近地面的大气层中垂直方向上所能扩散的最大范围。混合层高度越低,污染物垂直扩散的范围越小,同样污染物排放量,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也就越高。小风静风加上较低的混合层高度,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形成霾。类似于在一个密闭门窗的房间里,房间高度越低,空间就越小。那么对于相同的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浓度会随着混合层高度的降低而升高。
二、大气的相对湿度是如何影响空气质量的?
相对湿度是描述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之一,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秋冬季节,华北地区大气相对湿度容易达到很高。一般相对湿度达到100%的时候,大气就出现云或雾。那么高湿度的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大气中颗粒物通过吸收水汽,在表面形成酸性液膜,它有助于二氧化硫、硝酸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在其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硝酸盐颗粒,导致空气中PM2.5浓度升高。其次,大气颗粒物中含有很大一部分无机盐如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无机盐吸水能力强,吸湿导致颗粒物粒径增大,从而增强颗粒物的消光能力,能见度变差,污染加重。
三、什么是逆温层,逆温层如何造成大气重污染?
爬山时大家能感觉到,高度越高,温度越低。热气球之所以能飞向空中,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正常情况下,地面排放的污染物会随着热空气向上扩散,但有时大气层会出现上层空气温度高,下层空气温度低,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如果城市上空一旦出现逆温层,就如同在城市上空加了一个盖子,地面排放的污染物就难以向上扩散,促使污染物的不断累积,进而造成大气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