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传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5-06-03 12:57:55 浏览()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近些年来,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问题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从环境舆情处置的角度,我提两个建议。

  一是确保反映各方利益的声音都能够得到表达。环境问题涉及政府、企业、专家、学者、媒体、公众、NGO,各方都有话要说,要综合考察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表达,即便是隐形舆论也不能忽略,然后由政府调和,再协调、平衡各种利益关系。

  二是环境问题的专业性很强,而舆论往往根据普通人的常识作出判断,这时就会出现舆论偏差。这就需要我们的意见领袖大V和专业的新闻媒体发挥自己的作用,对网络信息去伪存真,缓和网民的偏激情绪。环保部门也有必要与门户网站的环境类编辑进行专业交流,提高他们的环境知识素养与经验判断能力。同时,要发挥自媒体平台普及环境科普知识的作用。

  清华大学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沈阳:

  当前环境新媒体事业面临五大挑战。一是数据,要加大数据公开的力度,注意网络数据和传统数据的结合。二是透明,使网民能够看到受举报环境问题处理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三是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能够随时分享当时当地的PM2.5等各种环境信息,这有利于推动公众参与环保。四是打造社群和生态。政府要制定规则,让每一个在生态圈中的生态对象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五是大数据,对国内所有环保方面的企业、NGO、新媒体代表做更细致的梳理。网络中的社群是去中心化的,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新权威,政府要做的就是去重塑新权威。这需要我们做好政务新媒体3个阶段的工作:第一个阶段,即政务新媒体1.0,是信息公开;第二个阶段,是网络互动;第三个阶段,是智能服务。

  南方周末编委、社会新闻部、绿色新闻部总监朱红军:

  环境传播正同时遭遇两个时代,分别是移动互联的新媒体时代和环保大时代,这对从事环境传播的媒体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也是个空前的挑战。过去5年,中国媒体在环境领域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朝着专业、专门、专注方向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但客观地说,整体表现还难以匹配我们即将到来或者正在到来的环保大时代。这是战略和格局层面的问题。

  如果说技术层面的问题,我想讲3个关键词。一是信息公开要有的放矢。2008年前,信息公开处于1.0时代,政府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2008年出台信息公开条例后,进入2.0时代,怎么公开、公开什么有了制度规范。而现在到了移动互联新媒体时代,信息公开要走进3.0时代,最重要的是考虑用户需求,要有的放矢。二是科学传播要秀外慧中。秀外指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体验要好,界面要友好;慧中指内核要专业,判断要客观,符合科学性原则。三是风险交流要求同存异。在很多环境焦点事件上,我们要做到的是最大化求同,但是遇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时,应该互相包容、互相交流。千篇一律或者众口一致,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

  首先谈一下对互联网时代的一些个人看法。信息高速传播大大缩短了时空限制,其传播速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互联网是信息化最重要的特征。在互联网时代,可复制、可分享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凝聚了大众思想观念的创新,实现了从少数人创造到大众创造,并且共同分享的飞跃。

  第二,新媒体。新媒体把监督、协调、引导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我们要怎么发挥好环境新媒体的作用?我认为要发挥互联网思维,聚众智、聚众能,大家共同来解决我们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用新的方法解决老的环境问题。

  最后,环境保护的网站。环境保护部网站和双微应该是互动关系。目前我们也在对网站进行升级,包括应部长要求开通部长信箱等,改变原本的单向发布。通过互动网站形成一个采集渠道,为双微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只有内部实现共享,才能更好地公开。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苗加兴:

  新媒体近些年来异军突起,对环保界来说,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先讲讲机遇。

  首先,有利于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把要传达的信息发布出去,让公众了解、知道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并遵守法律法规。其次,有利于环境信息的快速传播。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及时把信息发布出去,让网民及时了解当地环保部门的新信息,不再误解环保部门。第三,有利于全民参与环保。传播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和消费观念是环保部门的责任,也能促进网民的低碳生活和绿色出行。第四,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新媒体是我们了解社情民意,为老百姓解疑释惑的重要途径,也是环保部门和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新媒体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网民盼环保。过去老百姓求生存、盼温饱,现阶段求生态、盼环保。老百姓意识提高了,对我们的要求也提高了。

  第二个挑战,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压力。发生了突发事件,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把正确信息发布出去,网民就会通过他们的渠道,把一些不正确或者是有些片面的、错误的信息发布出去,从而引起社会上一些不良情绪或者一些看法。因此,对政府、对环保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三个挑战,是环保部门适应新媒体的压力。应该说现在还不是特别适应。我们只有在机制、体制等方面,把新媒体掌握透了、运用好了,才能正确地和网民沟通,把环保部门的一些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规范传播出去,和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陈卫: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传播进入了秒时代,加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环境意识快速崛起,在三者叠加背景下,环保部门从容应对舆论引导的状态一去不复还。近几年,重庆市环保局在主动进行舆论引导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是建队伍。2013年重庆市环保局成立网信办,配备了从事环境舆情监测、研判和引导的专职工作人员,与宣教部门合署办公。同时,加强了对全市环保系统新闻发言人、宣教干部以及乡镇环保员的培训,以提升各级环保从业人员的媒体素养。 二是拓平台。升级了官方网站。2014年我们开通了重庆环保官方政务微博、微信,实现了双微互动宣传。并在全国环保系统率先建成微博广场。三是强合作。与各类媒体加强合作,通过组织现场调研、新闻发布会、媒体开放日等形式,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今年世界环境日,我们策划了一场题为“点击六·五 环保有法”的网络直播晚会,以宣传新环保法,普及环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