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而美”民生项目,助力非洲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4-09-12 00:45:05 浏览()次

在刚结束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方宣布,未来3年,将开展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包括建设30个清洁能源项目、实施10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等。

随着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我国已在非洲推进了一大批“小而美”民生项目。近日,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举办“携手共促非洲能源转型”中非社会组织交流会,交流了我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尽己所能,分享绿色发展经验,在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切实支持,助力非洲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探索弥补能源缺口多样路径,切实惠及非州百姓

“小而美”项目旨在通过实施规模小、见效快、风险低的民生工程,实现民心相通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项目主管权常欣表示:“‘小而美’项目既是重大标志性工程的补充,也是独立的对外援助与投资方式,强调精细化、可复制、易推广。‘美’就体现在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重性的发展,‘美’也意味着要为非洲当地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小而美’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并不断发展创新,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权常欣说。

非洲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中国发起“点亮非洲”发展援助项目后,承诺在非洲援建100个小型清洁能源项目,跨越千山万水为非洲千家万户送去光明。

在水利资源丰富的赞比亚,受开发不足叠加气候变化因素影响,电力覆盖率仅为25%,其中农村地区覆盖水平不足5%。西瓦安度小水电站作为示范性小水电项目应运而生。

项目由国际小水电中心(ICSHP)执行并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支持。项目总装机1MW,包括两台500kw机组,由中国团队负责设计、建造、调试并培训当地工人,最终移交给赞比亚电力公司ZESCO运营。

“这个项目对于赞比亚当地的社会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当地此前没有电是少有学校教育的,电力的普及帮助学校吸纳了更多的教师,也让家长们不畏路途遥远,也要送孩子来有持续供电的学校学习;医院因没有照明设备很难扩大规模,为医院提供了基础的用电后,政府可以采购更多的医疗设备来补充当地医疗设施的不足,有效提高当地的医疗健康体系。环境方面,大大降低了村民对薪柴取暖和做饭、柴油发电的依赖,保护了生态环境。”权常欣说。

马拉维是整个非洲大陆电气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电力严重供应不足,稳定性差,覆盖率极低。

隆基绿能捐赠了太阳能组件,联合物流供应商马士基、国际NGO——sopowerful基金会和当地NGO等合作伙伴,通过组建联合体、搭建合作平台,打造了“小而美”的“共建式公益/慈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项目执行成本,在解决马拉维以往供电难的问题外,还为当地培养了很多新能源人才。

在撒哈拉以南地区,肯尼亚的偏远乡村,电力设施及技术落后,当地极端贫困人口难以消费清洁能源及延伸产品和服务。

深圳市向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太阳能与多媒体教育结合,推出Solar Media太阳能多媒体终端产品和服务。

“这家企业曾研发过一个小产品——‘蜡烛消灭者’用来解决光照问题,但是尚未帮助当地居民提高收入或技能,所以形成了它的二代产品Solar Media,它不仅能够照明,以太阳能供电为当地人群解决电力缺乏问题,还内置了丰富课程,帮助社区居民学习知识和劳动技能,比如说帮助他们饲养小鸡、种植农业作物,还有一些基础的编程课。”权常欣介绍道。

促进“小而美”项目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要注意什么?

支持非洲可再生能源项目和绿色发展需要更多的企业、机构、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小而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设计和执行需要作哪些考量?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运营总监王诺分享了曾在喀麦隆开展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经验。

“项目前期、中期、后期考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项目前期考量的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道路可达性,因为它决定了后面中期项目施工的难度,包括设备的运输、安装,以及后续设备维护的情况。比如基础设施方面,一些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尤其道路泥泞颠簸,大部分村庄通讯信号比较差,房屋结构简单脆弱,无法承受大的重量;比如气候因素,当地雨季很多,对光伏设备使用和寿命产生很大影响;比如社区居民意愿,有的社区居民意愿不强烈,几乎不了解光伏设备,有的社区相对会好一些,也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来使用这些光伏设备,这些都要统筹考虑。”王诺说。

权常欣为今后参与建设“小而美”项目的企业提出建议。一是明确目标和战略定位,精准定位,以小配大,要在经济、社会、环境三重目标之下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与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相关政策、市场趋势,确保与国家及地区的绿色发展战略对接。二是优化技术和创新,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改建。三是加强培训和能力建设,提供本地技术人员的操作培训,希望当地人员能够自己运行“小而美”项目,打造项目自身“造血”功能。四是与本地供应商、智库和行业协会、大企业、大项目、当地政府等多方合作,同时,将可再生能源与其他行业结合,延伸产业链。此外,建立完善的项目监测与评估机制,强化品牌建设并积极拓展市场。

当前,中国与非洲国家都致力于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副教授卢玮静看来,无论是推动能源转型还是建设“小而美”项目,都应超越“生硬”的技术,搭建综合能力体系。提前调研当地情况,切实回应当地需求,打通跨国社区的联通屏障,真正获得当地的接纳与认可,做到民心相通,既要衔接国际,又要讲好中国故事,真正助力非洲社区群众走向绿色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