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 简便 共享 长远 美国环境信息化的运作理念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5-06-01 17:02:45 浏览()次

  美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有丰富的建设经验。记者赴美参加环境保护部生态信息化建设培训期间,走访了美国Enfotech 公司。这是一家为美国环保署做了14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公司,并受聘成为美国环保署技术顾问。公司负责人政钦昌先生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80年赴美留学。多年的项目实施和运作经验,让他对美国各层级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有很直观和切身的体会

  美国政府信息化最看重什么?

  ☞信息化建设是组织、管理问题,信息化就是将重复的、固化的流程提炼出来,使得人为流程数字化,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投资。

  环境信息化作为政府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必然要受制于整个政府信息化大环境的影响。

  政钦昌先生介绍说,美国政府信息化程度很高,所有政务工作都在网络上开展。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在系统流程里,哪些人做什么工作,如果不做会产生哪些“后遗症”,指令清晰。政先生打趣道:“如果系统关闭的话,整个政府部门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就美国环保信息系统来说,50%的工作都进入流程,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解决重复劳动,将固化的、重复的流程提炼出来,使人为流程数字化。

  据了解,美国政府每启动一个信息化项目,第一件事就是研究能节约多少投资、提高多少效率,一切依靠数据决策。政先生介绍说,美国环保署一年投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就达上千万美元。而机构研究表明,政府职能在网上流转,效率可提高80%。

  在信息化建设中,人们极容易陷入信息化等同于技术的误区。在美国看来,信息化建设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组织、管理问题。美国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从上到下,一直贯穿到乡镇,所有信息化预算均由CIO直管。只要CIO认为必要,可以建设任何系统,不需要其他部门批准,规避了部门间扯皮。

  据政先生介绍,为了推进资源共享,美国还形成了一个长期而稳定的组织Exchange network leadership council,其组织成员包括美国环保署、各州环保部门、各部落和领地、NGO组织以及极少数顾问公司。这个组织并非环保署职能机构,靠成员自愿参与,民主投票。据了解,这个组织约有200个环保首席信息官,每两年举办一次会议,信息互通和紧密的联系,促进了环保资源共享。

  环境信息化需要解决什么?

  ☞通过设立标准,使得系统间实现可对话、可互通,数据可共享,联邦采用统一指导、分工协作的方针进行推广和指导各州工作。

  多年前,美国的环保部门也曾各自为政,水、空气、土壤、危废等部门“自扫门前雪”,不同计算机系统、设计和执行方案都不兼容,资料、信息无法互通。

  政先生给记者讲述了多年前一件令他哭笑不得的事情。在密歇根州做项目时,他曾遇到14个部门用14个系统管理同一件事的状况。14年前,美国环保署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着手投资整合系统,目标就是设立标准,建设能够互通对话的系统。“人与人的交流需要使用统一的语言,同样,系统与系统互通共享也需要统一的‘语言’,这就要靠技术标准来规范。”政先生说。

  建设标准之外,如何保证标准层层落实和实施,也非常重要。

  美国在互补交流过程中,探索出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办法,也就是“统一指导,分工协作”。从国家层面上,联邦主要抓数据标准、数据搜索系统、网络安全等全局层面的内容,这些基本规范是各州需要共同遵守的准则,标准保持每年更新。在州层面上,50个州,每州一个网络节点,环保署为每州委派一个信息官、一个技术顾问,帮助各州推动标准等内容的落实。

  也正是依靠这个契机,Enfotech公司成为美国环保署技术顾问,协助制定了“国家环保信息技术标准”、“全国在线数据交换技术标准”等。

  记者了解到,美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时共有30万家企业,当时的数据采集没有统一基础标准库。这部分年代久远的数据格式与现在的数据格式不相符,美国如何解决这部分历史数据呢?

  美国的数据采集重点考虑环保的三大问题,即谁污染、污染量、怎么治,这三大问题基本涵盖了环保行业内外对环保数据的需求。在国家层面上,联邦负责做好数据标准,数据提供者的数据需要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规范。历史数据的集纳问题需要依靠数据提供者自身解决。美国对数据使用者,主要在组织管理上统一,要求不同系统对同一污染源采用同样的名称,便于系统间可对话互通。

  共享环境数据可以做什么?

  ☞环保数据和其他领域的数据互通共享,可产生更大的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互联网+的时代,数据产生价值已成共识。但数据必须依靠开发和应用,使用者越多,数据价值就越大,这就是数据共享成为趋势的缘由。

  共享的数据究竟可以做什么?政先生用几个事例说明了环保数据对社会产生的价值。

  美国人买房之前,都要为房子进行氡气检验。氡气无臭无味,人长期吸入易导致肺癌。新泽西州把发病率与环保检测数据结合进行监测,环保数据的新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美国规定水源地环境保护由环保部门监测管理,自来水由当地水务局管理、卫生部门监管。新泽西州发现,有段时间,卫生部门通过医疗就诊及医药销售数据发现腹泻的人增加了,环保部门据此深入监测,发现水中大肠杆菌超标,并及时派人进行了治理。

  还有一个例子是,五大湖区常有船只相撞产生漏油,最快的清污手段是尽早找到附近水面配备吸油机器的船只,一小时之内环保信息系统就可发布事故信息和调配应急设备的需求信息,这其中便蕴含了巨大商机。由此可见,共享大数据给政府管理提供了更大空间和渠道,为政府综合决策提供了支撑。

  政先生认为,信息化把环保的信息带到系统外,把其他领域的信息带进环保来。互融互通的结果是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服务。

  排污企业数据造假怎么办?

  ☞美国主要从技术和社会信用两个层面制约数据造假,技术层面通过采取科学的信息化手段控制数据质量,社会层面主要通过诚信与教育规范企业行为。

  数据有价值的前提是数据有质量,在我国,企业数据造假屡禁不止,美国又是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企业造假,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呢?

  从技术上来说,Enfotech特别推崇污染源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的排污因子。排污因子,目标是控制造假。系统要控制数据质量,也要对数据质量有一定容忍度。排污因子由美国环保署给出,但它仅仅是一个参照标准,如果各个企业所报的数据与排污因子的差距都超过20%,系统可通过自学自行调整排污因子值,越多人使用这个系统,排污因子越有价值,企业的数据平均值也逐渐趋近。政先生说排污因子的设置理念是数据在应用过程中被不断修正,愈来愈趋近真实。

  从社会环境来看,美国的信用体系非常健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失去信用会寸步难行。美国的环境监测数据依靠企业自行上报,如果企业被发现一次违规,即被列入黑名单,如果规定时间内整改不完,即会有司法介入,直接关闭企业。高昂的违法成本使污染企业产生忌惮,因此,美国企业环保数据准确率均在95%以上。

  美国环保讲究预防,环保部门会对新生企业进行教育,要求必须按照环保的要求,从各个环节督促企业落实环保工作。据了解,美国政府信息是公开的,除非被指定为机密,否则,企业的数据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社会,不可以对公众说No,公众监督也对企业起到了约束作用。

  与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由政府大量投入不同,美国都是由私人企业投资做自动监控,政府的职能重在服务和处罚。美国环保提倡一劳永逸、顾及长远。流经纽约的哈德逊河30年前一片恶臭,如今可以坐岸垂钓。哈德逊河的治污经验是流域管理,总量控制,多管齐下。据测算,河川水污染20%来自于企业, 60%~70%来自生活污染、面源污染。政府规定,市政下水必须经过污水厂处理,纽约市的雨水也要进入污水厂处理后再排入哈德逊河。芝加哥市每天全部废水处理量达12亿加仑(4000万吨),已达标的废水通过长达10英里的处理管道,排入密歇根湖中心,再经过一次翻转自净,既处理废水又保护湖水。他们认为,20年后,珍稀的资源不是石油而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