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环责险来了,该不该买?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4-22 08:18:45 浏览()次

“这个保险有什么用,该怎么买?”近日,在闵行区组织的上海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宣贯会之后,很多企业负责人围到了保险机构咨询台上。

自2月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组织召开2025年上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会议之后,各区紧锣密鼓展开了政策宣贯活动,不少企业在宣贯会当天就准备投保,也有一些企业表示还要斟酌考虑。

于企业来说,上海环境污染责任险是“安全护栏”还是“新增负担”? 记者进行跟踪报道。

“上海版”什么样?试行已经一年多

环境污染责任险,属于“绿色保险”的一种类型,是指企业因污染事故导致第三方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损害时,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险种。

闵行区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早些时候也听说过环境污染责任险,但真的来到身边,还要深入了解一下再做决定。”

如他所说,环责险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 2013年,原环境保护部与保监会就启动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2020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后,环责险强制投保范围第一次在法律层面得到明确。此后,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

2024年10月,上海市正式发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试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明确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单位等环境高风险企业纳入强制投保范围。根据规定,企业通过保险机制为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生态环境损失及应急处置成本投保。

“经过1年左右的试点执行和跟踪评估,上海市具备了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向全市推广拓展的基础。”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姚建杰告诉记者,2023年《浦东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印发,这是上海市第一个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制度安排,也是上海市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推进过程中的局部试点。

截至 2024年12月底,2024 年浦东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投保共157家,应当投保的企业总体投保率约为99%。另有4家企业自愿投保。投保企业中已出险2例,按照赔案“应赔尽赔”原则,2起案件都按条款足额赔付。

按照由点到面“两步走”的计划,上海市环境污染责任险充分吸取了浦东先行先试的经验,对部分文件条款进行了优化升级后正式推出。

据了解,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和浦东新区的条款规定,《办法》不仅明确了强制投保范围,还制定了鼓励措施支持涉重、有毒有害、重点行业等环境高风险领域自愿投保。同时,还打破追溯期时间限制,明确保险合同双方可根据意愿自行设立追溯期。此外,进一步明确了风控服务信息和政府环境风险监管的联动机制等。

花钱值不值?保费以一抵百赔付额

“我们民营企业利润都是一分分抠出来的,好几万买这个保险到底值不值?”有企业负责人发出这样疑问。

“几万元投保金额撬动的是数百万赔偿金额。”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绿色保险部张渝说,借助保险的“大数法则”,可以有效分散企业对污染事故的赔付压力。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花不多的钱,可以多一份保障,关键时刻能解燃眉之急。

张渝举例道,某生产型小微企业,环境信用评级B级,投保额度160万元,根据保费测算规则,目前这家公司每年保险费用为1.6万元。

对于“花小钱,办大事”,有些企业保持了积极态度。松江区“首单”签约企业——庞贝捷涂料(上海)有限公司,其董事长陈怡麟在与太平洋安信农业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签署保单后说到:“企业购买环保责任险,能分散企业经营风险,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保证企业稳定经营,可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嘉定区注册生产的北新月皇地坪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有防水材料、地材装配系统、地面材料涂料系统三大类,虽不在公布的名单内,但通过区里组织的宣贯会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到保险公司签订了合同。

“购买保险虽然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但控制了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这个对公司整体经营还是有利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环境风险因素较少,但遇到突发自然灾害等外界因素发生时,还是存在对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的风险。公司非常注重风险控制,我们觉得以购买相关专业保险的方式来防范风险,对公司经营非常有利。”

理赔难不难?“隐性费用”都已覆盖

“赔付难”一直让保险业被社会诟病,这也是很多企业犹豫不决的原因。“真到赔付时候,又说这个不在范围内,那个当初没约定,跟保险公司这个‘官司’难打的。”有企业表示担心。

“作为绿色保险项目,要真正能为环境风险兜住底。”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制定示范条款的时候,他们细致摸排了一些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审理过程,对被保险人可能需要支付的一些“隐性费用”,都纳入了赔付范围。

“发生约定的保险事故后,条款内的费用都做到应赔尽赔。”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拿示范条款举例道,比如,应急救援费用、污染物清理费用、人员转移安置费用、应急检验检测费用;被保险人在应急处置、清除污染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应对错误导致的保险事故扩大或二次污染事故,造成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直接财产损失;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被提起诉讼或仲裁,被保险人支付的相关诉讼费、仲裁费、合理的律师费以及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法律费用”);被保险人为查明和确定事故的性质、原因和保险标的的损失程度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包括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的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检验、鉴定费用。

据介绍,考虑到被保险人在处理事故过程中需要及时得到资金支持,同业公会制定了包括建立小额赔款绿色通道和大额赔案协调、预付赔款等机制。对于在责任认定、损失认定清晰的情况下,预估损失不超过人民币50万元的,被保险人可在5个工作日内拿到60%预付赔款。

对此,在2024年9月受台风“贝碧嘉”影响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浦东新区某企业最有发言权。企业在2024年投保浦东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附加自然灾害污染责任保险,事件发生后,该企业第一时间向承保机构报案,承保机构立即成立工作应对小组,派员前往事故现场进行实地查勘,与企业紧密沟通清污方案,给予清污处置指导建议;并预付赔款人民币10万元,支持各项减损工作。经承保机构最终核定,该事故企业顺利获得理赔金额29万元。

image.png

保费是多少?企业自己也能做主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有规定,行驶车辆存在违章行为,次年保费就会提高,相反全年无违章,保费就可以降低。“环责险保费是不是一成不变?”也有企业发出这样的疑问。

据介绍,定价准则中,保费也采用浮动费率机制,保险的费用和企业风险等级、上海市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等级有联动机制,环境信用评级B系数是1,而评级A 系数是0.9,保费就是9折。总的来说,企业环境风险越低则保费成本越小。

对此,从2024年3月就在浦东新区投保的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体会较深。

企业负责人介绍,保险公司在承保时会评估企业的环境风险状况,这倒逼企业提前识别风险点并采取预防措施,形成风险管理前置化‌,实现风险减量管理。通过保费浮动,推动企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实现风险管理能力与保险成本效益的协同优化。这一互动关系在降低环境事故概率、提升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是各方共同的目标。《办法》中规定,保险公司要拿出一定比例费用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风险能力提升等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服务。

已经体验了一轮“服务”的上药新亚负责人介绍,去年,保险公司在对企业组织检查中发现,废气治理设施日常运行记录台账随带至值班室,而未放置在现场等问题,也让他们感受到“安全管理没有上限”。为此,他们更重视环保合规性,对危险废物、一般固体废物贮存仓库在原标准基础上再次对标新标准提升改造。

对此,北新月皇地坪材料负责人表示非常欢迎,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身行业优势,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参与企业隐患排查,协助企业从不同视角对企业环境污染隐患进行有别于常规检查的差异化检视,企业不需要额外增加费用,却可以得到专业建议。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已有260家环境高风险企业投保。姚建杰表示,将持续加大宣贯力度引导企业投保,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让上海环境污染责任险在健康路上越走越远。

对于未来,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集团助理总裁、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长三角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林锋充满期待,他表示,期望上海环境污染责任险以技术赋能提升风险防控精准度,以多元协同构建环境治理共同体,通过制度、市场、科技、社会的系统重构,加快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助力经济增长与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