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025年首轮监督帮扶工作日前正式拉开序幕。监督帮扶就要监在经常、督在日常、帮在心上,不是单一地查处违法案件或处理一次应急事件,而是要通过监督发现问题,帮助地方加快改善环境质量的步伐,帮助企业渡过发展难关,最终帮扶地方建立起确保生态环保工作正常运行的机制。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帮助精准诊断疑难问题。监督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全方位的精准诊断,分析研判当地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剖析病因,对地方进行精准完整画像,对问题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只有知晓了问题,才能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为地方提供针对性、实质性的帮助。
帮助做好督察整改工作。监督帮扶不光要发现问题,还要做好帮助整改督促这个“后半篇文章”,帮助地方改进工作。要为地方和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方便企业对照提醒、对照检查、对照落实。及时了解被监督对象的进展情况,有温度地推动被监督对象不断进步和发展。帮扶企业“清零”违法行为,形成“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反馈整改情况—复查问题—回头看”的闭环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工作机制。
帮助做好技术供给。当地方遇到环保技术难题,吃不准、拿不住重大疑难环境问题时,监督帮扶要通过科技赋能,组织专家会诊, 现场“把脉问诊”开良方,指导开展“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和防治设施技术升级,找准企业面临的技术瓶颈,及时解决难题障碍,促进企业污染防治技术升级,以监督帮扶促进整治提升。
帮助解决资金困境。受经济整体下行等影响,很多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要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利用好相关机制,多渠道争取环保补助资金,缓解企业治污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实施重大污染治理工程,帮企业渡过难关。
帮助提升整改质量。有些地方历经多轮监督,相似的老问题还存在,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在帮扶时就要注重整改质量,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法律法规一一说明,指导企业规范环境管理,落实主体责任,提升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效能和质量。
帮助做好风险排查。可运用大数据比对技术,帮助企业查找区域风险点(源),制定监督指引,编制好应急预案管控方案。帮助地方排查消除环保风险隐患,督促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责任。
聚焦重点对象开展帮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时段,及时准确发现有令不行、做选择搞变通、搞保护主义等突出问题。聚焦主责主业,突出精准防控,既帮助企业发现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治污难题,又为企业提供治污建议和解决路径,真正帮助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