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岂能成为“样子货”?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4-06-26 11:01:08 浏览()次

央视财经日前报道,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即墨区一些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只是一个“样子货”,房前屋后的化粪池和排污管道根本就没有连通,遇到下雨天化粪池污水外溢,但即使这样,工程也通过了市县两级验收。此外,有的村庄还存在改厕补贴冒领等问题。

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本是为农民谋福利的民生工程,但好事没有办好,导致了“民怨”。据报道,此次曝光的城阳区刘庄社区经历了不止一次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资金一轮又一轮地投入,但老百姓的排污难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类似问题并非个例,根据媒体曝光和官方通报,国内多个地方曾出现此类问题,如农村污水处理厂无水可处理,只能“晒太阳”;村里负责运维的人员找不到处理设施开关;“数据改厕”弄虚作假,某村本应埋在地下的三格式化粪池被村民当做了狗窝……为了补上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短板,各级政府不仅出台政策措施,还拿出真金白银的财政支持,但效果却难尽人意。这也暴露出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工程存在的通病:工程质量参差不齐,资金使用不透明,后续运营维护缺失,导致已建成设施难以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农村环境治理不能照搬城市经验,需要通过“一村一策”来应对各地千差万别的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有地方和企业试图“复制粘贴”走捷径。而且,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通常规模较小,一些招标机构对投标人资质审核不够严格,个别企业通过资质造假等方式蒙混过关。这样的企业一旦低价中标,往往为了降低成本,会在施工时偷工减料或者选用劣质设备,最终使得治污工程成为摆设,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按理说,相关部门对此类建设项目有严格的监管要求,无论竣工验收,还是资金使用等都必须合规,但监管对象的“障眼法”更不能忽视。在此次央视曝光的刘庄社区某主干道的十字路口,水泥地面上每隔一米便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破损,沿道路至少有十几处。据说,这是当地应付上级检查和工程质量检测使用的专用地块。只要村民向上反映问题,就会专门领到这里来抽检,因为只有这里的水泥质量和厚度是达标的。

美丽乡村建设是民生工程,不能成为某些人用来谋利的工具。对于曝光的问题,必须认真调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长远来看,更要重拳出击,强化监管力度,在制度层面堵住漏洞,不给不法分子留钻空子的空间。同时,还要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监督,畅通举报渠道,严肃查处和问责机制。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形成合力,更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能花在刀刃上,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让美丽乡村建设真正惠及乡村百姓。

编辑: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