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绝不能有丝毫松懈,生态环保人可从经典管理学理论中寻求智慧,以责任与担当为基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根据“海恩法则”,保持对事故预防的高度警觉。“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都存在着多次轻微事故、未遂先兆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只有对任何隐患信号都不放松警惕,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事故。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有风险思维。如在工程建设前期,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如污染源潜在的危害、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等;要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其发生的概率及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并在工作过程中持续监测和评估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同时,持续加强全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使每个人都能重视和应对环境风险。另一方面,要有系统思维。要将环境问题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多角度分析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全面的解决方案,兼顾各方利益和需求。
根据“墨菲定律”,学会应对“可能出错”的智慧。“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在生态环保工作中,哪怕事故发生概率极小,也不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掉以轻心。我们要时刻保持冷静与理性,克服侥幸心理,突破认知局限,从历史事故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要构建全方位的质量追溯机制,涵盖“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与规范;对重要的设施、工程等适度提升安全等级与标准,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学会利用先进科技手段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对环境事故先兆敏锐感知,从源头杜绝隐患。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的影响日益显著,各部门需畅通协调联动机制,高度关注地质、洪涝灾害及汛期污染等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根据“破窗效应”,增强防微杜渐的自觉意识。根据“破窗效应”,环境中的小隐患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更多、更大的问题出现。我们应及时修补“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彻底消除环境隐患。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规范行为。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划,从根源上减少隐患的产生。对环境中的小问题、小瑕疵给予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措施解决,防止其恶化和扩散。定期对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避免环境问题积聚和扩大。
根据“木桶定律”,学会规避“短板效应”的出现。与木桶能装的水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一样,我们在消除环境隐患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短板。一方面,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非一蹴而就,而应将功夫用在平时,积极完善环境基础设施,补齐安全防范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要注重环境各要素的协调发展,既要解决遗留问题,又要防止新短板的出现,持续提升整体环境质量,填补潜在的隐患漏洞,防止因一处隐患而影响整个环境系统的稳定。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射阳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