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海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者对话,聊了什么?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11-28 23:21:05 浏览()次

以 “海洋与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首届亚洲公益论坛分论坛,日前在海南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主办,分论坛由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承办。来自高校、智库、公益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同台对话,聚焦海洋生态保护,共话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

保护海洋“明星”物种

2023年9月,我国签署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将继续坚定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实现海洋的繁荣和美丽。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文明的起源,拥有已知物种约25万种。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如何保护这些海洋生物?与会机构和专家各自聚焦不同的物种和问题,开展行动。

比如,西沙群岛海龟种群现状与栖息地保护。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汪继超指出,海龟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的海龟都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南海是中国海龟现存产卵场的重要地区之一,西沙群岛又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绿海龟产卵场。这些绿海龟有独特的基因型组成,是一个新的地理种群,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产卵场海洋垃圾污染、台风导致的海岸带破坏、全球变暖等原因,西沙群岛的绿海龟种群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又如,中华白海豚。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科学总监郑锐强以中华白海豚保护数字应用项目“iDOLPHIN”为例,介绍本土公益机构以众包保护的方式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众包保护是以科学数据和保护证据为基础,以公益理念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公益治理,实现精准、透明、可持续的保护实践,提供社会解决方案。数据的透明和连续性,对公益机构的工作开展至关重要。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围绕生物多样性议题的公益机构还需注重保护效率、着眼社区利益、保障动物福利。

还有的专家关注“鲸豚遗产地认证”和“幽灵渔具”问题。鲸豚遗产地认证,是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提出的一种野生动物友好旅行的多赢解决方案,以认证的方式,推广全球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海洋保护地。而“幽灵渔具”则指遗失或被丢弃在海洋里的各种捕鱼用具和设备,数量巨大,并且造成大量海洋生物受伤甚至死亡。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孙全辉博士介绍,机构通过推行商业渔网标记、废弃渔网回收以及再利用等方式,推动利益相关方共同保护海洋动物和海洋生态环境。

保护海洋生物,要考虑人的因素

海洋保护是一个永久的课题,与人类息息相关。与会专家认为,要想保护好海洋生物,就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公众和民间团体的作用。

“我国宝贵的海岸线为沿海地区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如何寻找发展和保护的平衡点是一个难点。”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首席代表王爱民认为,中国海洋保护地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他介绍了如何围绕珊瑚礁、大型海洋野生动物鲨鱼和鳐鱼、小型渔业、基于区域的保护这5个主题,来开展海洋保护。

“相比陆地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更让人有陌生感。”野生救援项目官员马江楠介绍,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调查显示,公众和海洋保护区周边的居民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定义非常模糊,对海洋保护区成立的功能期待也并不一致。因此,在信息传播时需要根据细分人群的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输出。此外,野生救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海洋保护地建设与管理,并提升公众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近年来,还借助科普漫画创作、互动小游戏知识科普、明星公益大使、户外广告等形式,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海洋保护宣传。

据了解,海南是全世界少有的横跨热带和亚热带的区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浩明表示,海洋保护需要政府、民间团体、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image.png

参会嘉宾

编辑: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