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何以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3-10 13:03:53 浏览()次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支撑,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中,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将继续强化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巩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突破关键技术的同时,成为秉承与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和价值引领。

新时代的科技革命趋势,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为价值引领指出了路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时指出,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根据耶鲁大学科学史学家D·普赖斯的《小科学与大科学》一书,小科学研究是单学科的,人数较少,投入较小;大科学研究则是规模巨大、人数众多、投资庞大并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的综合性的科学研究。科技发展范式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各学科相对独立演化发展的小科学模式将被科技创新带动各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科学模式迭代。在大科学时代,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将深入贯彻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密围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统筹各关联学科的基础研究,以高质量发展为任务目标,引领各学科辩证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成为文化自觉,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为价值引领构筑了基础。今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意识越来越内化为国民主动遵守的行为准则,杜绝污染、绿色出行、拒绝浪费等也成为社会共识。同时,公众对生态安全的认知程度提高,更迫切地需要了解怎样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具备科技创新属性的生态环保理念和行动更能得到广泛信服、成为社会共识,从单纯的科技知识深入转化为思维方式和思想认知,促进全社会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的广泛传播,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为价值引领蓄积了动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科学精神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公民科学素质是“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理性,不仅能够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也能够使科学精神内化为社会价值观和行动力,促进公众获得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思维方式的能力。要以科技创新为载体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讲好生态环保科技故事,激发公众对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兴趣和情感共鸣,从而推动生态环境议题下科学技术知识文化与人文社会知识文化的融合。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