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微信视频号播出了《秸秆焚烧宁愿被罚款》的视频,巢湖水稻种植大户孙师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种田人来讲,秸秆烧掉是最好的,有利于作物生长,因此宁愿接受罚款。笔者并不认同孙师傅的观点。
笔者长期在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工作,并分管秸秆禁烧工作。笔者认为,秸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用之为宝,弃之为害。之所以出现秸秆焚烧,主要是当地没有给秸秆综合利用找到出路。秸秆如果被焚烧,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会产生环境污染。
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阜阳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是传统的农业地区,每年向国家贡献100亿斤粮食。多年来,在秸秆综合利用的方面,摸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秸秆综合利用道路。
过去,阜阳当地的农民也是把田里的秸秆一把火全部烧掉,直接还田。理由是秸秆直接还田可以防止田里的病虫害,增加土壤的草木灰的含量,即增加土壤肥效。特别是在午收季节,小麦秸秆必须及时离田,为下一步的秋种做准备。一些农民认为,秸秆在田地里直接焚是最直接、最省事的一个办法,一举多得。
为了防止大气污染,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办法,严禁秸秆焚烧。“堵”,就是阜阳市政府依法出台相关文件,禁止焚烧秸秆。如果发现农民在地里焚烧秸秆,将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同时,阜阳市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明确责任分工,逐级压实责任,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应急处置,开展驻点督查,全面落实各项禁烧管控措施。生态环境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也加强了焚烧秸秆的查处力度。“疏”,就是各级政府积极给秸秆综合利用找出路,将秸秆用于发电和生产天然气。
为了秸秆综合利用,阜阳市在阜阳城区建设有秸秆发电的安徽国祯生物质电厂,县级建设有阜南县、颍上县、临泉县等三个生物质发电厂,每个厂年使用农作物秸秆量都达数十万吨,用于集中焚烧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等。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秸秆生物制气的做法,被新华社推荐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典型案例之一。阜南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每年的秸秆产生量数十万吨。每到午收、秋收,秸秆怎么处理都是个难题。如何消化、利用好这些秸秆,让它不再成为负担?同时,阜南县又是养殖大县,有177万只牲畜,产生大量的牲畜粪污。大量的秸秆和牲畜的粪污如何利用,是一个多年无法解决的问题。
2016年阜南县与同济大学、上海林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阜南县开展整县域多源农业废弃物沼气与生物天然气产业开发。做法是将秸秆和禽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充分搅拌,经过厌氧发酵,将沼液沼渣用作肥料还田,沼气则进一步提纯成天然气。这些天然气通过燃气管网进入千家万户。多余的天然气用于发电。这样既解决了农村秸秆和畜禽粪污的出路问题,生产的天然气又可供阜南县城乡居民作为燃气替代燃煤,是减碳工程。沼液、沼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用于改善土壤。
安徽省国祯能源把秸秆焚烧后产生的草木灰制作成生物肥料,用于改善土壤,效果良好。目前,由于阜阳市秸秆利用出路问题解决了,全域范围内基本上控制住了秸秆大面积焚问题,正朝着全面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
笔者认为,秸秆烧和不烧,并非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农民在田里不能烧,一定要有地方能烧;分散在田里的不烧了,一定要能集中的烧。笔者认为,简单禁或者是罚只是堵,不是解决秸秆问题的根本办法。关键要疏导,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给秸秆综合利用找到出路,提升秸秆的价值。试想,如果把秸秆卖给生物质发电厂,一亩地的秸秆能卖300元—500元,农民还会烧吗?秸秆利用出路找到了,农民不但不会在田里烧,秸秆还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