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稳增长绝不能以突破生态环境底线为代价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2-24 14:07:50 浏览()次

2月20日至2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带队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对焦化、钢铁、玻璃等重点行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情况开展突击检查。现场检查了7家企业,发现普遍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其中6家企业问题较为突出,比如汝州天瑞煤焦化有限公司废气外溢直排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涉嫌人为干扰在线监测设施采样,掩盖超标排放行为,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

经过梳理发现,汝州天瑞煤焦化有限公司曾多次因污染问题被曝光或处罚,比如2021年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该公司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严重超标排放污水等环境违法行为,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公开曝光。一般来讲,企业一再突破生态环境底线,反映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还存在明显偏差,同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职尽责也存在差距。

笔者认为,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更是企业应该义不容辞履行的主体责任。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近十年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今后环境治理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目前我国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大,遇到持续性静稳气象条件,仍会造成重污染天。2023年元旦前后,我国出现了近三年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重的跨年重污染过程,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企业稳增长绝不能以突破生态环境底线为代价。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1月的PMI数据,制造业PMI指数为50.1%,读数较上月的47%提升3.1个百分点,好于预期的50%,反映出我国经济正在迅速恢复常态。平顶山、许昌这些企业存在的违法排污、在线监测设施弄虚作假、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减排措施等问题,应该不是个案,特别是发生多次违法违规的企业,知法而不守法,反映出企业对环境保护法律的漠视和侥幸心理,必须得到严惩。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落实稳增长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指标快速好转而放纵企业违法行为,要敢于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斗争,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同滚石上山,一旦“开倒车”,对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政府公信力的伤害是非常大的。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笔者认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造假行为,根子在排污单位,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是跑不掉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统筹开展弄虚作假专项治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和排污单位一起查、关联查,严查串通一气弄虚作假。与此同时,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也要将自身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看得比黄金还重要,短期看好像“帮助”排污单位节约了环保设施运行资金,长远看则是害人害己,不光要面临缴纳罚款、行业准入等行政处罚措施,涉嫌违法犯罪的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企业要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能偏离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在这方面,知法守法是底线。具体来讲,企业要在降碳、减污等工作中投入真金白银,积极推动产业低碳升级、环保治理设施提标,真正建立并严格遵守科学规范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把合法经营真正当成自身的“生命线”,真正发挥“第三方”的客观作用。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北督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