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时节,祁连山水草丰茂,秦岭千峰叠翠,滇池碧水清波,七里海飞鸟云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势头喜人,生态环境保护硕果累累。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效显著,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7年,两轮督察,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第二轮督察还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纳入督察范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效落实,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督察体制不断完善,始终保持严的基调
把指针拨回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标志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正式建立。
2015年12月31日,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督察试点河北。随后,第一批8个督察组正式进驻8省、自治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大幕正式拉开。
2017年年底,首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
2022年6月初,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相继向河北、江苏、内蒙古等地反馈督察意见。
7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2018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要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推动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
此后不久,“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改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二字的增加,意味着贯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管。
2019年6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印发实施,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督察工作。
按照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督察权威进一步强化。
2019年7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明确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作为督察对象,把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等作为督察重点,将例行督察、专项督察、“回头看”结合起来共同发力,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督察体制……
2022年4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出台,标志着督察整改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督察整改将形成“直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闭环。
7年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始终秉持严的基调,以问题为导向——
“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
“要啃硬骨头,不做‘稻草人’”;
……
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引领指引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秉持“严”的准绳,不断推动各地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持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严肃查处了一批问题:从陕西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违规“瘦身”、腾格里沙漠污染到青海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吉林长白山违建高尔夫球场及别墅等。
通过督察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共识。
通过督察引领,各地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压实、压紧。各省份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督察领导机构,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形成“大环保”工作格局。
紧盯地方生态顽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纵观7年来的实践,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思考、谋划和推进督察工作,推动地方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督察重点紧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落实情况,聚焦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以及去产能“回头看”落实情况等方面。
从“十三五”横跨“十四五”,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立足于各地省情,为当地生态问题精准号脉——
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青海湖生态保护自然成为历次督察的焦点;
湖北是千湖之省,填湖占湖、违规开发、湖泊治理每次都是关注重点;
广西生态敏感,督察重点聚焦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滥采乱挖破坏生态等问题;
海南四面环海,督察围绕海洋生态保护,重点关注违法填海造地、破坏红树林等问题;
东北资源富集,督察重点关注森林、黑土地保护不力等问题……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以前所未有的督政力度,涵盖生态环境领域的方方面面,瞄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症结,精准科学依法督察,以磅礴之势全面推进,促进地方祛除难解“顽疾”,轻装上阵谋发展。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
啃下“硬骨头”、解决“老大难”,督察已成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截至2022年4月底,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中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总体完成率达到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经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
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见证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决心和成效——
天津下大力气结束长达30多年的“村自为战”,七里海湿地回归往日的野趣质朴与恬淡宁静;
宁夏贺兰山无序野蛮开采、严重破坏生态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历史“疮疤”逐渐愈合;
四川成都大气污染治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
“以督察促发展”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督察工作紧密结合被督察对象实际,紧紧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服务区域重大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台州以督察整改为契机,温岭造船修船行业整治等一批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发展空间。
“我们痛下决心完成整改,并借机向绿色制造进行转型。对此,我们要感谢督察组。”在船舶修造现场,一位当地负责同志发出肺腑之言。
重庆对位于长江干流的广阳岛大开发踩下“急刹车”,以生态保护为主重新定位,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和成长新坐标。
福建宁德全面吹响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号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养殖,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优化及海上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海上田园”奏响崭新的乐章。
……
实践充分证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环境福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一直回响于督察人员耳畔。
“以人民为中心”,贯穿督察工作始末。
深入群众问计,深入一线问效,深入基层问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心系群众,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心事,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边督边改,让责任一目了然。收到群众信访件,督察组第一时间转交地方政府。利剑出鞘斩顽疾,问题查到哪儿,整改就落实到哪儿。在上海,一位老人向督察组反映小区某处长期堆放湿垃圾,臭味弥漫,没想到3天时间就整改到位。
——强化回访,让群众安心放心。督察不仅受理群众信访举报,还强化抽查回访,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噪声大不大?办理结果满不满意?”在重庆,督察组钻隧道、盘山路,到村民家中亲切问询。
——明厨亮灶主动公开,让结果接受监督。群众信访举报办理结果全部要求当地政府在官方网站等媒体上对外公开,放到阳光下接受全社会监督。
水体黑臭、垃圾乱堆、油烟异味,这些群众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始终是督察关注的“大事情”。
截至2022年4月底,两轮督察受理转办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已办结或阶段办结28.5万件。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真诚为民解忧”“督察组的同志们辛苦了!”“护一江碧水,守两岸青山”……越来越多的信访投诉案件办结,群众送来锦旗、打来感谢电话。
这是群众对身边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的表达,是群众对督察组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挚感情的表达,更是对党中央、国务院感激之情的表达。
与群众交心、叫群众放心、使群众舒心,督察组的人气更旺了。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一心想着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想着你。”
回首奋进路,百年正风华。
在督察的强力带动下,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解决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办成了。
风正一帆悬,发展又日新。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已家喻户晓,绿色发展之势越发强劲,美丽中国之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