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卷书香|读《好想长成一棵树》:人生之树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6-27 20:05:31 浏览()次

“树的世界,一如我们人类的世界,每一棵生活在不同地方的树,都像一个人,经历着从诞生、长大、成熟、衰老、消亡的生命历程,那就是一部生命孕变的电影。”

这,就是湘女在《好想长成一棵树》中的低吟和倾诉。树,是人一般树,人,是树一般的人,不同的存在和形态,有着相同的经岁和精神。读完湘女的《好想长成一棵树》,就完全认可了心中的“树”,就是心中的“人”,是有期待、有经历、有付出,有伤痛并在伤痛中涅槃出满怀春意的“人”。

image.png

湘女,本名陈约红,湖南长沙人,幼时随父母到云南,在云南红河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多年。陈约红的创作,几十年来都怀着一颗童心,以清澈、明净的文思努力为孩子们写作,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开心,一起面对前路的美好和希望。

她的作品入选《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选》《中国年度儿童文学》等各类选本、佳作文集和中小学阅读文本,出版有《湘文自然文学精品丛书》《长翅膀的山》《驿路传》等。

《好想长成一棵树》,是她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居家思忖运绪的所得,以及之前的一些笔墨共汇集成,于2020年12月付梓印刷成册。此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好评,先是摘得了“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桂冠,后又于2022年荣获“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说的,虽然是表演艺术的精彩源自台后的艰苦练习和长久锻造。但于文学艺术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一部优秀的作品,莫不是作者经长久的积淀与酝酿而得!《好想长成一棵树》也一样,是陈约红长期以来潜心创作的结果。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而温婉的视觉和感受,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笔调,展现出一个趣味十足,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借物言情,人树两拟,在吟咏自然大美,天地警喻的同时,也在读者,特别是小读者们小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热爱自然,爱护生命的种子。

“在云南,我认识很多树”,这是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如与熟识老友一般,直白相叙地导出了那些生长在云南,也是生长在心中的树。这是一句简且平常的话,却一开口,就让人心中由然现出一句情感极浓的言语:在云南,我认识很多人,一些要好的朋友,一些善良的人。

云南,不仅仅是彩云之南,是山有歌,水长舞的云南,更是“绿色王国”的云南。树,才是云南的山魂,才是云南的地气,才是云南人的生存依凭和精神写照。因此,“在云南,我认识很多树”,作为该书的开篇之句,其实也是作者对云南的情感之闸的开启,此下,便是清江荡荡,流波濯岁。

陈约红笔下的树,一棵,两棵,一片,一山,百岭,千峰,时而见木,时而见林,时而与人常依相存,时而与飞禽走兽在荒野共生同灭。这些树,时而在昨天的时空中栉风沐雨,时而在今天的晴空下锦花繁叶,鸟欢人慕,时而又在城乡的前进步伐中忧怅与期待,坚守与畅想。当我们走近这些树木时,能够感知这些树木的情思和欲语,每一个心绪宁静的人,都可以和这些树无声地交流,谈生长的不易,谈活着的痛快,谈临死的恐惧与无畏,谈贪欲的危害与节制……,于是,我们进入作者关于树的这些文字,犹如进入了童话的森林,人和树的形体和心灵,情感和生活,再无法区别界线,是非之间,不过是一念而已,有无之态,不过是对枯荣取舍和生死价值的魔咒破解。

“在云南,滇朴是树中美人,森林里的仙女。”

“云南的每一个少数民族村落,都会有一棵很沧桑的树。”

“啊哈,因为这棵老不死的老树,大山又活过来啦!”

“那是一种禁锢已久而终于得到释放的欢呼,那是一个被遗忘太久的灵魂,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欣喜。那是一棵树的歌……”。

书中,这样意境悠远,含义深刻的笔墨如湿地水草一般四处皆是,清灵秀美,形意浑然一体,读来让人忘了何谓修辞,何谓技巧,皆是天成之作,自然无痕之美。

文字的优美,诠释了优美的意境。意境的优美,便是作者心境的流露,便是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审视与吟颂。

地球,是人类与众多生物共有的地球。通过作者对植物世界中的树木的讲述与集萃,让读者重新审视和了解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树木世界,森林王国,认识到一人一树之间的关联和各自的苦难与美好,让大家强烈地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共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此呼吁人类对不同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和放弃了对自然的爱护,对各种自然生命的珍惜,人们应怀平等相处之心。

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唤醒人们对春之美的萌动,能够让人在极度舒适的文字中悠哉,乐哉,却又不知不觉地涤荡了一回心灵,坚定了共有的信念。毫无疑问,陈约红的《好想长成一棵树》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当在午夜读完这本书,释卷之后,书中精妙和蕴思,仍令人久久不能成眠,辗转反侧之间,心中老闪现着那句话:

在云南,我认识很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