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等叠加影响,当下,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冲击和不确定性。同时,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也越发严峻复杂。
就全球而言,若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等行动有所拖延,可能会加剧人类、经济和生态的不安全性。中国该如何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与稳定、安全等目标相结合,为全球贡献可持续发展方案?
6月13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22年年会暨国合会3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开幕。本次年会以“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为主题,围绕绿色食物供应链、海洋治理、流域治理、数字化等议题举办了分论坛,与会专家和学者在分论坛上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对“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建立绿色可持续的食物供应链,保障粮食安全
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达斯古普塔认为,建设绿色可持续的食物供应链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有助于中国实现“十四五”规划下的高质量发展,并帮助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多位专家表示,建立绿色可持续的食物供应链需要在低碳和环保方面持续努力。
2018年,中国农业食物系统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达10.9亿吨,占全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其中甲烷占比40%,氧化亚氮占比50%。
此外,包括优质农业用地的退化、淡水资源的减少、农业生产的化学污染等在内的问题,也对中国建立绿色可持续的食物供应链带来挑战。
在世界资源研究所常务董事韩森看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减少碳排放。同时,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产性农业用地不被转化为其他用途,提升中国农业食物系统的效率并减轻污染,改善居民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土壤进行修复等。
2022年4月,美国发布报告显示,现在全球土壤中40%都在不断退化;英国智库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在《气候变化风险诊断2021》报告书中则预测,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上升和干旱加剧,粮食供给将难以满足人口需求。
联合国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1年53个国家和地区约有1.93亿人经历粮食危机,粮食安全情况进一步恶化。
如何保障粮食的可持续供应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将与全球各国一道,积极探索破局之策,在建设绿色可持续的食物供应链方面做出努力。
“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粮食供应链往往涉及很多国家,需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共同努力。”儿童投资基金会东亚和东南亚区域主任、中国首席代表雷红鹏说。
打造数字与绿色双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
“数字发展与绿色经济是当今的两大趋势。”国合会发布的《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报告指出,数字化为支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以减碳为例,奇效型减碳(提高碳生产率)和创新型减碳(采用新技术)需要大量用到数字技术,没有数字技术,减碳技术很难发展起来。”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指出。
中国实现碳中和面临很大的挑战,刘世锦认为,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两只翅膀,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两者需要相互支持。在绿色发展领域,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如在智能制造、绿色交通、城市与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等领域,通过数字化技术有助于节能减排;同时,在研发数字化技术时,也应尽可能采用一些绿色低碳技术。
目前,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不仅将在未来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可能成为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重要推力,同时还将释放数字行业自身的巨大绿色转型潜力。
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的研究,到2030年,数字化将帮助减少20%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是天然一对。”刘世锦建议,为更好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与绿色双引擎,这两个领域的人员需要有更多的交流。
流域治理要在减碳和提升流域韧性上下功夫
流域作为人类和自然相互影响的关键地区,正在面临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少专家表示,气候变化正在改变流域的水文循环,加剧流域水系统风险与压力。
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气候变化对流域环境的影响紧密相关。因此,减碳在流域治理方面也很重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更有助于碳减排。”刘世锦说。
“包括长江在内的大河流域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区域。”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淡水项目总监杨波指出,“通过科学规划进行岸线的优化利用和置换、腾退等形式,可以支持流域治理和发展实现绿色减碳目标。”
河流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虽然河流的面积不到地球整个表面积的1%,却为至少25亿人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也培育了最多样化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首席代表马晋红提出:“我们必须向可持续的流域治理转变。”
实现可持续的流域治理,除了在减碳方面有所作为,国合会特邀顾问李晓江认为,要提升整个流域的韧性,就需要对区域内(上游、中游、下游)不同类型的潜在灾害和未来的威胁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策略。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与水资源司司长李利锋指出,实现可持续的流域治理,要更好地了解利益相关方的想法,确保所有流域的投资计划和规划都相辅相成,而不是各自为政。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一直面临着土壤流失、海平面上涨、油气开采等带来的挑战。”自然遗产研究所主席格里·加洛韦说,25年来,流域都不能就如何建立统一的机构达成一致的意见,这是很大的问题。因此,需要有一个总体负责任的单位让各方团结在一起,来解决遇到的难题。
利用海洋实现碳中和,要以可持续的方法使用海洋资源
海洋吸收了地球系统中的大部分超额热量和大量人为排放的COx,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是良性高效地利用海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前提。国合会委员、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索尔海姆呼吁,要以可持续的方法使用海洋资源,推进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海洋可持续管理。
但当下,海洋面临着过度捕捞、化学品以及微塑料污染等问题,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
“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护好海洋生态平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气候变化问题也没有办法得到解决。”曾多年担任国合会首席专家的汉森教授建议,在全球海洋治理中需要将海洋治理推进到国家以及地方层级。
“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其重点在于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通过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和与生俱来的恢复力,平衡发展与保护,进而建设可持续的蓝色海洋经济。”国合会发布的《碳中和愿景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治理》报告指出。
索尔海姆对中国海洋的可持续管理表示了肯定,他说中国已经推出了沿岸地区的海洋治理、管理方案,包括中国的沿海地区、近海大区,均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下一步,全球各国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寻找解决海洋问题的方案,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海洋可持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