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栖息地之一。土壤拥有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为土壤生物提供极其多样的生存环境。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非常多样,包括古生菌、细菌、真菌、原生生物、蚯蚓等,以及大型节肢动物和穴居哺乳动物,还包括植物的根。受限于土壤生物群落巨大的多样性、土壤生物微小的尺寸和技术发展的进程,目前人们对土壤生物群落的了解仍然相对较少。
【点评】
土壤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土壤生物在养分循环、调节土壤有机质、改变土壤物理结构以及改善植物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土壤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和福祉也息息相关。不论是解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重大问题,还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都离不开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这个重要基础。
随着全球范围内威胁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不断增多,人们日益认识到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3年,世界粮农组织大会将每年的12月5日作为世界土壤日。2020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为“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我国高度重视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提升土壤质量和活力。从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到累计实施休耕轮作超过1亿亩次,今年推广保护性耕作7000万亩;从组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耕地质量5年提升0.35个等级,到积极参与全球土壤环境治理,严格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相关议定书义务……一个个数字、一项项成就,标注着我国在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和题中应有之义。净土保卫战打响以来,我国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有效缓解了土壤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压力。随着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的制定完善和相关法律执法检查的有序开展,一张保护土壤的法治网越织越密。不久前印发的《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黑土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科学的顶层设计与高效的行动方案相结合,为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注入持久动力。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保障。以土壤监测为例,相较于传统的地面监测,卫星遥感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且容易获得更大范围内的准确监测结果。一些地方还将土壤的各项信息与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时关联,实现了全天候、全时段、全过程监管。从基因测序到人工扩繁,从无人机巡护到种质资源库建设,科学技术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在实践中日益凸显。可以预见,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提供助力。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需要我们共同行动。少用直至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认真做好废旧锂电池回收……每个人多一分用心,就能为土壤下各类生物的和谐共生添一分力,共同守护好我们脚下这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