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蚊子河”到生态廊道——北京市新凤河的蜕变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1-06 12:34:21 浏览()次

   在北京城南,一弯清澈见底的河流自西向东连接起大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三区。短短几年,当年的“蚊子河”新凤河已经完美蜕变成一条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河内水草丰美,多种植物生机勃勃……

  

 

  昔日“龙须沟”,如今一河清水向东流

  新凤河是北京市大兴区北部重要的防洪排水、风景观赏河道,流域总面积166.4平方公里。作为北京市“三环水系绕京城”的“水三环”主要组成部分,新凤河是连通北京市南部地区黄村、亦庄和通州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生态廊道。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让新凤河饱受污染,河水干涸黑臭,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蚊子成群,一时被扣上了“蚊子河”的帽子。家住新凤河附近的宋先生很有感触,“那会儿这附近又黑又臭,一到夏天,蚊子满天飞,根本不敢走到河边来。”根据2015年《北京市黑臭水体判定成果》,新凤河干流及其左岸共有6段水体被判定为黑臭水体。

  

 

  为彻底解决新凤河水体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大兴区委、区政府以督察整改为契机,严格按照《北京市进一步聚焦攻坚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治理黑臭水体,大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治理,全力改善考核断面水质等重点任务,全面开启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攻坚战。

  综合治污,补齐治污设施建设短板

  2017年,新凤河开始新一轮治理,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正式启动。先削减污染,再提升水质,实现生态修复,成为既定的治河之策。

  

 

  削减污染,截污治污率先启动。在污水集中处理上,大兴区内外兼顾,紧紧围绕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通过城带村、镇带村及联村、单村4种模式的控源截污工程彻底解决外源污染问题。北京北控兴凤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奕娜介绍,目前,新凤河项目通过河道清淤约54公里,新建截污管线22.75公里,建设3座污水处理站实现内源污染控制;通过建设海绵设施、两座初雨调蓄池、两座河口人工湿地实现面源污染全流程控制。

  

整改前

 

 整改后

  

  

  与此同时,面源污染来源广泛、排放难以计量、污染水体规模大、治理难度大成为新凤河蜕变的一大难点。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自2017年起,综合治理工程在新凤河流域面源污染较为突出的入河口,分别建设了新西凤渠湿地和安南支流湿地两处人工湿地。湿地公园总占地78万平方米,潜流湿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处理规模每天达到7.83万立方米。对南苑灌渠、新西凤渠、安南支流等沿线支流携带的面源污染实行“先净化,再入新凤河”,保障新凤河干流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质稳定达标。通过湿地净化处理,在非雨季,湿地出水优于地表水Ⅳ类,雨季湿地出水可净化到地表水Ⅴ类。

  “实现削减污染后,可以说现在新凤河治理到了3.0新阶段,如今关注的是怎么把生态环境修复好。”牛奕娜说。目前,大兴区合理利用再生水,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实施每日生态补水12.7万立方米,确保干支流畅流活水。再生水的自净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水中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让水一点点“活”起来。在水生态方面,通过“水-岸-底”系统化生境优化构建,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形成健康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

  

 

  目前,新凤河水生植物覆盖度达到约40%;大型底栖动物恢复良好,鸟类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

  创新机制,保障流域长治久清

  PPP项目为新凤河综合治理奠定基础。而想要标本兼治,从体系上因时、因地、因需落实到流域治理的方方面面。就需要建立长效的运管机制,以保障新凤河的长治久清。

  为此,大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区水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城管委、街道办事处等多家单位联合,细化措施,挂图作战,限定时限,层层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强化压力传导、督查巡查机制。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日常督查、专项督查、预警督查、约谈督查、问责督查“五步”督查督导机制,督查人员全员分组包片形成全区督查大网络,围绕河道30.1公里,以及河道周边污染行为开展督查。对发现的问题,特别是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专项督查,并按照整改时限定期开展复查,及时掌握整改进度,促进各类污染问题的整改落实和问题化解,整体提升问题整改质量。

  同时,大兴区依靠科技力量,探索建立新凤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智慧管理平台,全盘掌握流域情况。整合河道、闸坝、污水处理设施、监测设备系统,通过入河排水口监测设备、水质站、雨情站、水文站、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系统,实时传输各类数据,结合“水环境总控模型”和“大数据专家库”进行系统的分析,衔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实现动态演示、分析评估、水量调配、设施管理等,并及时准确将相应任务发送至一线管理人员,有效提高流域水环境整体监督管理水平,让公众参与更有效、企业管理更智能、政府监督更到位。

  从过去九龙治水、多部门单独作战的观念,向协同作战、专业化“河长制”统筹管理的观念转变。在良好、长效的运管机制下,各职能部门形成有机的整体,“长制久清”让新凤河水质实现了提质增效。

  随着一套系统的整治措施落地,2017年12月,新凤河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完成,并通过市水务局组织开展的整治效果“初见成效”判定。2018年底,新凤河全流域黑臭水体消除。2019年出境断面烧饼庄闸主要水质指标COD、NH3-N、TP年平均值相比2016年分别下降了48.75%、92.61%和85.68%,流域水环境质量从治理前的劣Ⅴ类提升到了地表水Ⅳ类。同年6月实现河道生态补水,补水量达到4万立方米/天。8月完成景观提升工程,向市民开放。

   

  现在,每天都有居民带孩子来河岸玩耍,市民宋先生说,“现在河不臭也不黑了,还建了湿地,不再是以前的‘蚊子河’,而是令大兴人骄傲的新凤河。” 

  齐抓共治,深化全域水环境治理

  新凤河只是北京治水的一个缩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黄斌介绍,近年来,北京以“河长制”为统领,污染减排、生态扩容。全市开展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现地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封闭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加强调度,定期召集市级有关部门召开工作联席会,共同研究问题,协调对策,推进落实。市生态环境督察部门多次到新凤河实地调研,督察巡看新凤河综合整治进度。实施以“控污”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印发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因地制宜分类开展污水治理。实施跨区、跨乡镇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形成上下游齐抓共治水环境的格局……

   

  2020年上半年,北京25个国家考核断面中,I-Ⅲ类断面64%,劣Ⅴ类断面4%,动态达到“十三五”目标要求,生态环境的改善使首都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