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加入低碳出行(图文)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10-28 21:20:17 浏览()次

  数据来源:《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开栏的话

  当前,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绿色建筑、绿色社区也在不断融入城市的发展。即日起,本版推出“美丽中国·我们的节能生活”系列报道,关注大家身边的节能故事,展现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在不同领域的实践成果。

  绿色出行卡——

  坐公交,不限次数又省钱

  本报记者 肖家鑫

  “绿色出行卡推出的第一个月我就买了,不限次数使用,比以前省多了!”山东济南市民万海龙赞不绝口。

  2018年,为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济南公交推出“绿色出行卡服务套餐”。该套餐包括10日卡、30日卡等类型,适用于普通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使用时一人一卡,不同时段可以换人使用。

  每天上班,万海龙需坐T26路公交再转T201路公交。他说,济南的公交票价是2元,如果用普通公交卡,算上现有优惠,上下班得花5.6元。按每月25个工作日计算,一个月要140元,“办张30日卡,每月只需100元,公交公司不定时还有优惠,对上班族来讲,比开车便宜。自从济南推出绿色出行卡,我就很少开车上班了。”

  不少人选择公共交通,不仅因为价格便宜,也看重它的便捷性。“公交车全程走专用道,不容易堵车。”万海龙介绍,“早上有许多通勤快速巴士,点对点从小区到单位,节约了许多时间。”

  与万先生一样,越来越多的济南市民选择坐公交通勤。截至目前,济南绿色出行卡发售量已达17.8万张,云公交卡发售量达453万张。

  据济南公交总公司测算,与2018年相比,2019年济南公交客流上升2465万人次。

  “水上公交”——

  坐轮渡,便捷还能省时间

  本报记者 吴 君

  早上6点,天还未完全亮,武汉轮渡公司快顺队队长陈效早已到达武汉关码头。测体温、出示健康码之后,陈效走进驾驶舱,全面检查信号灯、助航仪器和船上的一些消防救生设施,等待当天的第一批乘客登船。

  6点半,船上坐满了乘客。汽笛一响,陈效开启了当天的第一次航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共交通还不发达,轮渡是武汉市民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一度拥有客运航线18条、渡船48艘。那时,轮渡公司年客运量曾达到1.6亿人次。”陈效今年42岁,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他对武汉轮渡的发展记忆深刻。

  而今,虽然轮渡在整个武汉市公共客运量中的占比不高,但是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在特殊情况下,还有应急疏散功能。“武汉关—中华路”航线连接江汉路与司门口两大商圈,乘坐轮渡只要十多分钟,坐公交则需多次换乘。

  “很多武汉市民仍然会选择轮渡,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坐轮渡一趟1.5元,20分钟一班,平均15分钟就能过江。”陈效说,“为了加快疏散客流,每条航线都会配备应急机动船。”

  为适应市民需求,武汉轮渡也在不断更新。目前,武汉轮渡运营航线共计10条,其中普客航线3条、快客航线2条、观光航线5条,船舶20艘。

  武汉轮渡公司运安部负责人江波说,“初步估计,目前的轮渡过江客流分担率为10%。”在天兴洲,虽然它与长江两岸已有桥梁连接,但坐轮渡仍然是许多市民外出办事的首选。

  2019年,武汉轮渡公司新建了新能源全自动商旅游船——“君旅号”。该船采用可充式锂电驱动系统,运行时噪音小了不少。与传统柴油动力船舶相比,“君旅号”全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90.67吨。

  公共交通——

  乘地铁,时间宽裕更舒心

  本报记者 窦瀚洋

  浙江杭州市民李子帆从事外贸工作,经常要出差。她家住杭州城西,每次赶高铁都要跨越大半个杭州城区到杭州东站。之前她都是自己开车,但有一次,她在去高铁站的路上遇到了堵车,“那次出差为的是一张大单,堵车堵得人真着急。”李子帆回忆。后来,偶然一次选择地铁出行,那次的乘车体验改变了她的出行习惯。

  “以前,每次开车去高铁站都担心赶不上车,别提多焦虑了。”提及出行方式的改变,李子帆感触颇深,“现在坐地铁赶火车,不仅省钱,时间也宽裕了。以前开车到杭州东站大概耗油10元,停车费一天30元,出趟差光来回高铁站就要花近百元……如今从家门口骑辆共享单车到地铁站5分钟,花费1.5元;坐地铁到杭州东站约30分钟,花费4元,全程只用5.5元。”

  “我现在是‘掐点出门’,虽然有时车厢比较挤,但总比赶不上车强得多。”谈起杭州市公共交通的便捷度,李子帆感触良多,“而且,现在地铁等公共交通的优惠活动全年都特别多。”

  眼下,杭州市公共交通运输网日益完善,坐地铁、乘公交出行的市民越来越多。

  2013年,杭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门治理城市拥堵,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据介绍,今年3月,杭州市推行工作日限时免费公交,助力复工复产;4月,增开定制公交,助力高校复学复课。

  截至8月底,杭州主城6区公交线路已达404条,500米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100%,市民步行平均到站时间不超过5分钟。近年来,杭州市不断促进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公共自行车首小时免费,当天90分钟内刷卡换乘公交、地铁就能享受一次1—2元乘车优惠。

  窄路密网——

  少拥堵,步行骑车空间足

  本报记者 靳 博

  “我过去居住、办公都在市中心,上班路程5公里左右,别看不远,因为堵车,早晚高峰开车最少要半小时。”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工作的数据分析师刘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公司搬到生态城后,我把家也搬到了这里。现在上班路程4.2公里,但生态城路网密集,开车可选的路线也多,每次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到公司。”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局长孙晓峰介绍,“窄路密网”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等过程中,本就包含绿色出行、低碳交通的理念。“窄路密网”的优势在于最大限度发挥街道的功能,及时分流机动车,缓解局部交通拥堵;同时,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留足空间,让更多人愿意选择步行或骑车。按照“窄路密网”理念,生态城预先规划的人行步道和小区绿道密度为9.4千米每平方千米,远远大于机动车4.3千米每平方千米的道路网密度。

  现在,生态城既有的慢行系统已将居住社区、商业设施、景观空间等功能区串联起来,形成了遍布全城的慢行网络。如今,在生态城,选择步行和骑车的居民也越来越多。

  路网变密了,城市设计者还充分考虑了步行市民的安全——道路交叉口都设置过街安全岛,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有绿化带隔开,人行步道普遍设置了阻车桩并进行了无障碍化处理。

  与老城区不一样的是,在生态城许多小区的出入口,都设有一块电子屏,实时显示路网拥堵情况。每天出门前,居民根据路况选择路线,就能轻松规避拥堵。

  长江水上服务区——

  治污染,排放无需再靠岸

  本报记者 姚雪青

  “以前船上的旧家电、废电瓶,靠岸后才能处理。现在路过南京段,在水上服务区就能以旧换新。”安徽六安籍“皖金瑞6688”号货船船主张乐直言。记者登船时,张乐正在手机上查收“船舶污染物环保移交电子联单”。

  张乐所说的“水上服务区”,全名是“长江汇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航运服务区”,由5条趸船组成,总长度近600米,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一样,为靠泊船只提供维修保养、燃油供应、便利购物等基本服务。此外,还有一些“升级服务”,例如智能快递、水上医疗、岸电供给等。

  水上服务区众多服务中,整体接收和处置船舶污染物是其最大亮点。张乐常年在长江上跑船运,他告诉记者,过去江面上没有地方移交垃圾、污水,少量港口码头接收船舶污染物但收费很高,于是就有一些船只在深夜偷偷向江里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现在,只要从手机上预约,船上的垃圾污水就能在服务区免费排放”。

  “服务区最多可接收船舶油污水100立方米、生活污水180立方米、船舶垃圾100立方米。”水上服务区负责人方保利表示,服务区新购置了厨余垃圾处理机,能初步处理湿垃圾;没法处理的其他污染物,则由环保公司三天来收集一次。

  水上服务区还为船舶提供发动机污染治理服务。一些疏于保养的中小型船舶,发动机燃烧不充分,会有“一跑两溜烟”的问题。船主只要在线申报,水上服务区就会迅速给予预诊断,派出维修人员并联系线下船配馆组织配件。如此,许多船舶不用靠岸,就能迅速消除污染。

  自去年5月1日试运行以来,该服务区已有近1.3万艘船舶靠泊,接收生活垃圾超过1700立方米、生活污水超过150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