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大咖”“云”对话 为攻克臭氧污染“支招”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06-23 17:29:26 浏览()次

  当前,山东省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紧迫,随着夏季到来,臭氧污染防治成为治污的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2020年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的部署要求,精准实施污染排放管控措施,有效遏制臭氧浓度持续升高态势,6月18日下午,山东省青岛市生态环境局举办了一场形式特别的全市大气污染深度解析及臭氧防治攻关研讨会。

  会议以云视频的形式,邀请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与中国环科院大气攻关专家团队、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青岛市环科院的攻关技术人员进行远程视频技术交流,并对近期重点污染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为山东省市臭氧污染防治和挥发性有机物攻坚治理“把脉、问诊、开处方”,科学支撑和推进全市重点大气污染协同防治。

  细“诊脉”专家共找“病因症结” 

  柴发合作为中国环科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大气环境科学和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在总理基金项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视频会议结合当前青岛市和重点区域臭氧防治的形势要求,首先介绍了近几年青岛市臭氧指标变化规律及全市挥发性有机物管控的主要措施,并就国家、省对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有关要求作出了分析说明。攻关团队各小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青岛市大气污染综合成因分析的各项工作进展和研究成果,与会专家重点针对青岛市现阶段臭氧污染防控的“病因”和“症结”展开商讨。

  青岛市空气质量预报首席:“截至6月17日,青岛市臭氧浓度(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数)为140微克/立方米。根据近3年夏季气象因素预测,我市2020年总体降水量偏少,平均气温与近3年基本处于相同水平,海陆风风向辐合回流和边界层压低现象频发,气候条件总体属于正常偏紧。在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其他共同因素的影响下,综合评价2017-2019年份的三年滑动均值,同时考虑近年来本地秋冬季颗粒物污染规律,初步预测完成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目标的压力相对较大。

  青岛市环科院技术人员:结合青岛市全源类排放清单,在完成全市工业源、道路机动车源、扬尘源等大气源清单更新的基础上,开展了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全分析,识别出全市重点大气排放区域、重点行业和源类、污染排放因子,为精准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建立基于本地排放清单的空气质量模型系统,对全市近年PM2.5浓度变化及其源贡献情况、以及大气污染成因中有关气象条件变化和区域传输影响、措施减排贡献等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其中的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谱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市臭氧污染控制分析,为臭氧污染的科学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依据。

  中国环科院大气攻关团队专家:通过回顾前期开展的2019年秋冬季青岛市大气污染跟踪研究分析,并基于PM2.5在线监测、臭氧等污染来源组分分析及VOCs走航观测等综合数据,目前已完成对青岛市大气污染特征和成因诊断结果的深度解析。

  从臭氧污染成因看,臭氧生成机理复杂,前体物来源多样。一是臭氧(O₃)前体物即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排放为直接原因,其中青岛市VOCs来自工业源和移动源的比例分别占38%和33%,涉及工业、交通、生活等行业类别较多;二是臭氧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青岛属沿海城市,太阳辐射更强,在前体物恒定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臭氧污染;三是周边较大区域范围臭氧污染有所加重,在大气对流层臭氧累积折叠向下传输和地面辐合风场的驱动下,极易形成区域性臭氧传输污染带,导致臭氧污染治理难度加大,需完善区域臭氧联防联控机制。

  开“药方”“大咖”远程支硬招 

  对话中,柴发合对当前全国臭氧污染形势和国家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攻坚方案作了全方位的解读,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对臭氧污染形成机理、区域臭氧污染现状、臭氧污染与PM2.5协同控制、VOCs污染治理策略的科学性及控制技术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讲解。柴发合指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O₃浓度与2015年相比上升21%;以O₃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PM2.5(占45%)。因此,当前阶段要尽快加大O₃污染治理力度,遏制O₃浓度快速上升的势头。研究表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O₃的重要前体物,也是现阶段重点区域O₃生成的主控因子,加强VOCs治理是控制O₃污染的有效途径,而在重点推进O₃防控和VOCs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既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又要统筹PM2.5和NOx的协同减排,真正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化、精准化。

  针对近期青岛市重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柴发合认为,对照前期深度解析结果和目标任务梳理分析发现,青岛市臭氧污染控制处于VOCs敏感区,VOCs治理应是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在持续推进本地PM2.5污染治理的同时,结合国家有关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的部署要求,因地制宜,提前谋划,突出VOCs污染治理,加强NOx排放控制,开展青岛市能源及产业结构、污染源排放、地形和气象,以及区域大背景影响因素的深度攻关和综合分析,科学识别影响青岛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性因素,综合施策,协同减排,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确保完成“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协同控制用好科技“组合拳” 

  结合青岛市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紧迫形势与任务需求等实际情况,柴发合建议:

  一是加大臭氧污染攻关工作力度。在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臭氧污染复合加密观测方案,综合利用各攻关小组的观测手段和技术优势,从空间上、时段上开展本地臭氧生成和区域污染传输的全过程观测与验证,进一步深化臭氧污染成因的科学认知,推进臭氧及其前体物VOCs的精细化来源解析,提升科学治污水平,夯实精准治污基础。

  二是强化臭氧与PM2.5污染协同控制。结合近3年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比较研究青岛市主要大气污染来源变化,在分析已有PM2.5等控制措施效果的基础上,开展实施2020年空气质量达标方案的前期评估,并针对方案实施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技术解析,明确青岛市重点行业和主要大气污染排放影响因子的相关性。抓好颗粒物控制空档期,制定青岛市夏秋季臭氧控制措施方案,突出VOCs重点行业清单管控与治理,科学掌控PM2.5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控等长效方案与夏秋季近期攻坚行动的措施时间,实现全市大气污染的协同控制。

  三是加强臭氧研究结果的转化应用。做好“一市一策”跟踪研究,更新并进一步精细化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基于空气质量模型模拟,设计并获取臭氧前体物VOCs和NOx控制的最佳减排比例。利用臭氧激光雷达扫描和加密跟踪观测等技术手段,提升臭氧监测预报和综合分析能力,深入解读区域性臭氧污染传输的影响尺度及时空迁移变化特征,应用形成青岛市臭氧控制及VOCs治理攻坚行动计划的有效支撑。通过实施本地“重点片区+精准定位+污染溯源”等VOCs精细化走航,建立石化等典型行业的工业园区源图谱库,科学推进依法治污,做到全市VOCs污染治理的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和措施精准,有效达成青岛市2020年空气质量目标实现。

  原标题:青岛:邀请“大咖”“云”对话,远程为攻克臭氧污染“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