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高中生完成野生动物犯罪案件调查报告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05-06 19:54:41 浏览()次

  ▲图为案件中频繁出现的麝、斑鸠、锦鸡和穿山甲类物种。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涉及不同物种保护等级的案件数量分布。

  ▲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涉及不同门类物种的案件数量分布。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让学生们度过了一个“超长假期”。怎样才能让这个假期收获满满?宅在家的高中生又该如何关注、参与社会热点话题?

  来自北京和南京的6位高中生,以一份独特的野生动物犯罪案件调查报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用数据说话,全面认识野生动物犯罪这件事”

  这份刊发于互联网上的报告,全文约6800字,共整理了2019年国内与野生动物相关的1552起刑事犯罪案件,并对这些案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了案件中被告人地域、性别、年龄、学历等相关情况以及案件涉及物种的分类与保护等级信息。

  很难想象,参与这份调查报告的临时小团队的成员们都是高中生,他们是王博文、冀波帆、童羽然、徐明阳、胥若屿、薛宇,分别来自北京和南京的中学。

  这6名高中生,相聚于维儿巴自然保护支持项目的线上课程。“致力于结合跨学科理论与实践,培养兼具热情和能力的自然保护行动者,为国内民间保护机构与项目提供智识及人才支持。”这是维儿巴的心愿,项目协调人陈雨菲介绍,这个团队成员参加的就是专门面向高中生的自然保护线上课程,在大家心中,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这个寒假最大的收获。

  谈起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份调查报告,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童羽然告诉记者:“当时正值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贩卖野生动物事件成为舆论焦点,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决定通过可靠的数据去分析野生动物犯罪案件的现状,帮助大家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野生动物犯罪。”

  调查报告需要分析大量的案例,他们就分工合作。“梳理数据需要耐心和细心。因为每一个数据都需要我们从案件的判决文书中摘出来,一开始大家没有经验,对数据的位置不熟悉,对物种的保护级别不了解,效率就不高。”北京四中国际校区的高三学生徐明阳扮演着小组长的角色,他介绍,“经过分工,重新梳理逻辑,在工作开始前,给出明确的目标,我们变得越来越熟练,工作的推进也更有效率。”

  在最终的调查报告中,学生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野生动物犯罪多分布于西南地区,呈南密北疏的大趋势,尤其集中在湖南、广东、云南、福建等省;非法狩猎罪较为特殊,集中在以河南省为主的中原地区。”野生动物犯罪的规律隐藏在纷繁复杂的判决文书中,孤立地看过去,一些信息难以被发现,在徐明阳心中,“数据就是一座等待人们挖掘的宝藏。”

  他们还发现,“野生动物犯罪的被告人群体主要特征为男性,年龄约30岁~60岁,绝大多数尚未完成或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这一人群的画像变得越来越清晰,对于了解犯罪背后的动机更加有利。

  通过梳理,他们发现,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方式主要包括使用猎枪、布设电网、电子诱捕器、夜间照明、下毒等,针对不同类别物种的捕猎方式各异。最常见的捕猎动机是被告人自己食用和卖掉赚钱,还有个别案例是将猎物作为礼物送人。多数情况下,被告人宣称不了解其猎杀的动物属于受保护物种。

  而与盗猎野生动物不同,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大多为有意识的犯罪。被非法收购和出售的哺乳动物多被用于非法展示(如猕猴)、工艺品制作(如象牙、犀牛角)和食物及药物加工(如虎骨、穿山甲)。

  “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参考”

  在童羽然看来,“通过整理分析野生动物犯罪案件的数据,展现犯罪的基本事实,也许可以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他们尝试追问更多问题,找寻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什么被伤害的是这一物种?被告人的犯罪动机有哪些?学生们还疑惑,既然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为什么野生动物犯罪依旧屡禁不止?

  带着这些问题,数据分析更有方向和目标。童羽然表示,“野生动物犯罪数量众多,或与国家立法有一定关系。中国的保护区多且杂乱,有的面积极小,可能就是你家边上一座山头,而且各省市的禁猎时间也各有规定,保护物种更是设有多个类别,很多常见物种也在名录中,不去查询根本意识不到,这会导致人们的‘无意识犯罪’。”

  阅读了1552起案件的判决文书,对1552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并不是出台法律规定就能一劳永逸,地方各级部门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更新也需要跟上。

  “人们通常将野生动物犯罪归咎于当事人缺乏法律和自然保护意识、现有法律存在漏洞、执法不严等原因,其实背后的原因还能更加细节化、清晰化。”徐明阳介绍了接下来的打算,“我们正在对犯案动机的数据做分析,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伤害野生动物不仅仅是利益的驱使,还有人兽冲突等原因。或许,这些分析能为有针对性地保护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依据。”

  在着手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徐明阳的感觉是“痛苦并快乐着”。因为喜欢观鸟,他对大自然倍感亲切,更愿意为保护野生动物做点事情。虽然庞大的数据让他感到“挑战十足”,但辛苦的付出有了收获,自己“少刷会手机,少玩点游戏”,可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以前观鸟的时候,我们会组成护鸟小队,向人们科普爱鸟观鸟的知识。”徐明阳希望自己的热爱能够感染更多的人。童羽然则表示,希望可以参与到更多面对高中生开放的环境保护项目中,成为一名环境保护志愿者。

  学生们在报告中写道,“我们热爱大自然和其中的生物,也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人与自然能够更好地和谐共存。”

  通过研究,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国内野生动物犯罪的现状,也看到了研究当中的问题与局限。如由于目前纳入分析的案件的时间仅限于2019年一年,故鲜有反映犯罪情况变化的趋势,且关于野生动物犯罪的动机和方式等具体细节,亦尚未进行深入的分析。

  然而,在陈雨菲看来,学会独立思考,是一个人受用一生的财富。“面对疫情之下野生动物保护引起的热议,同学们着手分析上千起案件,并能冷静和包容地思考问题,做出独立的判断,展现了独立思考的魅力,也让我看到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