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大服务力度,提升服务实效,增强企业绿色发展能力,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既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也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要将服务企业作为生态环境部门的分内事。通过提升服务实效,推动企业履行治污主体责任,既能激发企业升级改造、增强发展的后劲,也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减轻监管压力。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还可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更好地落地。
提升服务实效,重在优化服务机制,提升环境政务服务水平。为群众办事和企业发展谋便利,就是要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通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多种形式的公共服务平台,打破“数据孤岛”“部门隔阂”,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在全部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使“放管服”改革深入到毛细血管,带给企业和百姓更多获得感和改革红利。
提升服务实效,重在拓宽服务渠道,助力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企业是产业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同时又是污染治理的主体。实践证明,治理环境污染,一些企业缺得更多的不是意愿和决心,而是路径和方法。生态环境部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提供环境服务,帮助企业渡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依托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等,促进环境治理供需对接和交流合作,支撑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生态环境管理、企业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组织技术专家、行业协会等建立企业环境治理专家服务团队,帮助企业制定具体可行的环境治理方案,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提升服务实效,重在释放企业活力,加强经济政策的激励引导。提升“放管服”改革的含金量,就是要带给企业和社会实实在在的利好。积极推动落实环境保护税、第三方治理企业所得税等财税领域优惠政策,推动完善污水处理费、节能环保电价等绿色发展价格机制,落实钢铁等行业差别化电价政策,通过创新绿色金融政策、落实价格财税政策,把市场活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进一步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动力。
提升服务实效,重在增强供给能力,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刻认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负作用,推动各地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原则,加强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等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以及配套管网、收运储体系建设,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良好配套条件。重点提升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供给和规范化水平,实现工业园区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环境部门应充分认识提升服务实效、增强企业绿色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大力引导并充分发挥企业防治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企业绿起来、强起来,共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