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有何不同?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9-07-12 12:58:18 浏览()次

《新闻1+1》2017年7月10日完成台本

  ——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有何不同?

  (导视)

  解说:

  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今日启动,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成为首批督察对象。

  要求坚决禁止搞“一刀切”和“滥问责”,并简化有关督察接待和保障安排,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中国五矿、中国化工,两家央企首次成为环保督察对象成为今天媒体关注的焦点。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一处处长 姜凯:

  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中,我们实际上也查了一些央企的具体的下属企业的问题

  解说:

  首次督查央企,首次允许实行容错机制,首次在“工作规定”发布后的督察。

  《新闻1+1》今日关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有何不同?

  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我们来回述一下,从2015年12月开始算起,用了3年的时间,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完成了对于全国31个省份的全覆盖,再加上民众的这种举报。应当说利用各种的手段也对各省的污染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非常的细致的梳理。并且还对全国二十个省份进行了两批回头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一些数字来看一下这个成绩单。那么这一段时间是受理群众举报21.2万件,解决了15万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立案处罚的是四万多家,罚款是一个24.6亿元的数字,共向地方移交了509个责任追究问题,问责干部4218人。

  而告别这个阶段,就在昨天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保护督察又已经全面启动了,我们再看一下,这次被誉为环保钦差的八个督察组也再次奔赴不同的地方,这次是这样的总体安排,用三年的时间,2019—2011年开始新一轮的督察,再用一年的时间,2022年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展回头看。

  那么这一轮相对于第一轮有什么不同,那么也总结了一下,首先是对两家中央企业进行督察,另外一个机制,首次提出了一个容错机制。还有一个规定,那么就在上个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规定刚刚实施,谁来督察,督察谁,督察什么,都有详细的规定,因此这次督察也将首次根据这个规定开展。

  怎么看待媒体所总结并且提拎出来的这些关键的细节,我们接下来连线一位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的常纪文副所长。

  常所长您好,刚才我们也梳理了一下,即将开展的第二轮的环保督察,您看怎么看待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说两家企业,一个机制,一个规定。

  常纪文:

  应该来说有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督察纵深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正在发生根本性转折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中国环保督察发生一个很重大的转变,正在以督察地方,端正生态环保态度和打击违法为主要的阶段。步入到增强生态环保技术,提升绿色发展能力为主要的阶段。

  第二个变化就是有法律依据了,这个是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来支持督察,特别是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措施,譬如说督察人员口答取出,包括要求集体讨论之后然后做出决策。

  第三个范围扩大,不仅针对31个省份,还针对中央企业,这也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规定。而且不止是督察央企在各企业的分支机构,还督察总部。

  第四个就是这个组长任命要中组部审核同意,程序很严格,而且他们在第一轮督察中很多是担任组长的,敢于碰硬,所以有这几个变化。

  董倩:

  好的,谢谢常所长。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把关注的目光放在这一次进入到督察对象的两家央企身上。

  解说:

  今天,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第一批8个督察组将对6个省份和2家中央企业开展督查进驻工作,进驻时间约为1个月。

  【播报】2019年7月8日 新闻

  已组建的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负责对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家中央企业开展督察进驻工作。

  解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家中央企业被纳入进驻名单,这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尚属首次。

  事实上,今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就明确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作为督察对象。

  资料图: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在亳州市检查发现企业私设暗管排放生产废水。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公众号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翟青:

  在督察的对象上,《规定》明确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作为督察对象,这点有些变化。我们在第二轮督察过程中,我们会聚焦于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以大环保的视野来推动督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解说: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国五矿、中国化工何以成为首批督察对象?媒体普遍注意到,五矿集团和化工集团的主营业务分别是矿业和化工,均属于污染频发行业,从过往的资料看,均出现过环境污染事件,并且都曾在上一轮环保督察中被点过名。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一处处长 姜凯:

  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中,我们实际上也查了一些央企的具体的下属企业的问题,那么这个更多的是从点上去查,更多的是注重背后的这种监管责任,实际上是地方的一个监管责任。

  解说:

  早在2017年,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湖南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当时就指出,湖南省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型企业环境问题不敢管、不愿管”,这里的大型企业就是指五矿集团。湖南省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企业大部分为中国五矿集团下属企业。2013年以来,这些企业累计有数十起环境违法行为没有依法查处,使得企业“店大欺客”,对自身环境问题不重视、不整改,长期违法违规。

  今天上午,第二轮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召开进驻中国五矿集团的动员会,组长李家祥强调,这次督察总的要求是“坚定、聚焦、精准、双查、引导、规范”,不断夯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 李家祥:

  重点督察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和董事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情况,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以及执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规划标准情况。

  解说:

  据第一轮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调研发现中国化工集团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涉嫌违法生产销售国Ⅳ普通柴油,但在进一步调查时,企业拒绝配合,不提供相关台账,并临时编造相关记录。“回头看”进驻后,督察组再次现场检查,要求企业提供储运台账,企业依然拒绝提供,并继续编造谎言,提供虚假材料,性质十分恶劣。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一处处长 姜凯:

  那么第二轮督察,我们将央企作为督察对象,重点督察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落实情况,央企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推动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情况、央企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包括“回头看”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中央媒体曝光的一些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还有它总体的这种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水平,也都是我们关注督察的一个重点。

  董倩:

  人们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这样的两家央企身上,为什么?

  首先我们看,不管是中国五矿集团还是中国化工集团,他们都在世界500强的排名中位居前列,比如五矿财富排名109位,化工集团是167位。这样大的一个企业,虽然如此,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在前一轮的调研和观察中有着黑历史,不管是五矿集团的下属企业还是中化集团的下属企业,都有过不光彩的作为和历史。

  那么接下来我们怎么去面对这样的一种,跟以往的不同,我们来连线常所长,常所长,刚才我们看到的不光彩的以往,都是在上一轮督察的过程中,这些大的央企,它的下属公司查下来的问题,但是这次我就把它央企作为一个总体,作为一个个体,直接纳入到这样的督察范围内了,这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另外如果对这样的大个头去进行督察的话,要督察它的什么?

  常纪文:

  那么这一次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是分支机构,你的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包括执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然后反映你公司的党组,反映你公司的董事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是不是很重视。那么这一回所有的企业都得过筛子,不仅是这两家企业,只是说这两家企业是第一批过筛子的企业,主要是督察央企它的总部,作为一个整体,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止中央决策,执行法律法规,规划和标准情况。也要看它具体的企业,然后在生态环境保护整改方面的情况,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在具体的督察内容方面,侧重于包括整改还有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那么高质量发展,央企是领头人,必须与前面的绿色体检,这种体检有利于央企从总部到分公司,子公司进行全面的整改和优化。有利于提升央企整体高质量发展能力。

  董倩:

  常所长您看,刚才我们说到央企个头题大,体量太大,以至于很多地方政府不怕督察,我怕这些大个头的企业。而且我们看在以往的案例里面也地区是,很多省、市一级的政府,我们看到不敢管、不愿管、监管不利、查处不严不实、企图蒙混过关走过场等等,怎么面对这种情况?

  常纪文:

  央企是有行政级别的,一般最低的都是正厅级了,有的有副部级甚至正部级,一些地方政府它只是县级甚至厅局级,它的环保部门级别就更低了,管起来心里比较胆怯,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央企有钱,对一些省份来说是财神爷,请都请不来,更不敢去认真执法找麻烦,这些央企可能基于这一点,特别是想我曾经在北京市安监局当个副局长,我原来监管央企的时候也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央企普遍存在这个特点。在第一轮督察里就发现一些省份的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不敢严格查处环境违法的情况,也发现一些央企对于地方环保部门尽管不认真对待的倾向。

  通过这一次督察,可以整体剥出央企法外开恩的特权现象。

  董倩:

  好的,谢谢常所长。

  刚才关注的是这两家央企,这一次第二轮生态环保的督察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新的关键词叫做容错机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继续来关注。

  资料图:生态打捞船。 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解说:

  新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经全面启动,此次对“一刀切”和“滥问责”的问题,首次被坚决禁止。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翟青:

  “一刀切”既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切身利益,对于生态环保工作而言也是一种“高级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坚决反对,一旦发现,严肃查处。在第一轮督察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这些情况,包括有些县里知道要督察,把一个工业园区的企业统统关掉。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发现以后立即要求地方进行整改,制止这种行为,

  解说:

  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文件中明确,被督察对象不得为应付督察而不分青红皂白的采取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以及“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翟青:

  有些县里知道要督察,把一个工业园区的企业统统关掉。某地的一个区县为了数据好看,为了没有冒烟的情况,怎么办呢?把蒸馒头的店统统关掉了。

  解说:

  从2015年以来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已经对全国31个省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式督察。在此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了简单粗暴的“一律关停”等现象。例如有的城市,“散乱污”企业的一年淘汰整治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其中关停取缔数不少于任务数的70%。而在近年来,提出类似这样高强度的环保目标并不在少数。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在环保整治过程中的处罚力度也不小。在2018年1月至6月,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共下达处罚决定书72192份,罚没款金额达到58.5亿元。一些地方的“限产”、“停工”、“处罚”,造成企业被强停工限产,大量工人失业。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二处副处长 邢长城:

  因为在以往我们督查过程中发现什么,个别地方它确实为了什么应付这种督察检查,它集中地对一些重污染的企业或者是行业进行那种集中停产,造成影响非常恶劣,因为这些一刀切的现象影响到了一些企业的正常的生产,包括一些群众的生活,而且对督察整个权威和严肃性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在第二轮督察时一定要禁止地方/这种现象发生。

  解说:

  近年来,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国多个省市开始改造清洁的供暖设施。

  原本,清洁化供暖是件好事,但有些地方急于施工,要环保不要采暖,造成老百姓冬季采暖季挨冻。2017年有报道称,北方农村小学出现在教室外写作业的情况。对此有关部门的回应是之前取暖的锅炉达不到环保要求,而学校的“煤改电”改造工程没有按时完工,造成学校未按时供暖。除此之外,2017年,我国多地出现天然气紧缺,也为当时的供暖面临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 孟玮::

  供气有缺口的地方要认真落实‘压非(非民用天然气)保民(民用天然气)’方案。也就是说,只要是民生用气,无论是合同内还是合同外,都要无条件予以保障。”

  解说:

  而国家发改委同时表示,各级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燃煤改烧天然气”没到位的允许使用煤炭取暖,全力保证煤炭资源供应,保证燃煤供热机组正常运行。

  如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经进入第二轮,不仅督查的目标变了,深度也变了,督查的方式也更人性化、规范化。

  【新闻播报】

  文件还要求,被督察省(市)、集团公司应依规依纪依法做好问责工作。在边督边改过程中,禁止以问责代替整改,滥问责、简单化问责等行为。

  解说:

  除此之外,在生态环境部的这份文件中,还首次提到了“容错机制”。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担当尽责且成效明显,但因客观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等情况,应当实行容错机制,鼓励有关干部担当作为。

  董倩:

  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这三个词,应当说也是外界对于此轮中央环保督察的一个非常大的关注,分别是禁止“一刀切”和“滥问责”,再有一个是给出一种“容错机制”,如果说禁止“一刀切”和“滥问责”,是给这些搞生态的干部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的话,那么容错这两个字无疑又给他们打了强心针和兴奋剂。

  我们继续连线常所长,首先您给我们解释一下怎么叫做“容错机制”,都会容哪些错?

  常纪文:

  “容错机制”就是指千篇一律的企业追责,有一些工作失误,或者说工作不到位的,或者说你尽了职责的,有一点的宽泛,不是说所有的原因都要追责,这体现了监督管理人性化的原则。

  董倩:

  刚才我们也说到,这一次是禁止“一刀切”和“滥问责”,如果说我们能够给干部,能够容他们的错的话,会对“一刀切”和“滥问责”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会不会把这个问题能够改变掉?

  常纪文:

  能够有很大的改变,因为第一轮环保督察,包括回头看,处理了一大批各行业的监管部门。有的地方问责就不问原因,就导致一线的监管干部工作流汗还流泪的现象,挫伤了地方干部监管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地方还有一个说法叫做上边千把刀,下边一颗脑袋,监管的部门太多了,到基层就一颗脑袋。

  所以越到下边他有的时候就越害怕,越是基层的干部就越多干活,越多干活的干部事物就越多,如果不容错的话,基层干部就不敢去执法去监管。

  去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就专门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容错机制”,打造一支环保铁军。

  董倩:

  但是您看,“一刀切”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一刀切”有一个好处,标准是一致的,但是如果容错的话标准就很多了,谁来掌握这个标准,谁来说他这个错是不应当犯的,他的确就是错,谁来说这个错是可以犯的,我可以容它,这个标准问题怎么解决?

  常纪文:

  容错的确是法制化,不能凭主观去想象,所以现在提出了容错机制,下一步中央环保督察领导小组就会考虑建立容错法制包括哪些条件,哪些程序,容错有法制依据,包括还有法制的程序,只有这样容错的认定科学化合理化。

  董倩:

  那也就是说容错只是提出来但是并不能马上实施,是这个意思吗?

  常纪文:

  我相信有关规定正在制定之中,一般如果规定马上实施的话,那么督察也就会很多干部,如果说监管的话就不会被追责,所以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董倩:

  其实我理解“容错机制”是让更多的干部能够放开手脚,真正的去做环保。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能够解放一些干部的积极性的同时,它等于也会纵容一些人,本来我这个事必须干,但是我会说你要容我的错,他不干,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常纪文:

  像你说的这种情况,可能有些地方会把这个作为理由,说这个容错,我也去监管了,我也去到现场了,但是有一点,你的工作是不是尽职尽责,是有条件和标准的,至于到没到现场,你执法的尺度怎么样,你是不是以罚款来代替这里的整顿等等,都是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所以这个很难实现。

  董倩:

  非常感谢常所长。

  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跟第一轮相比当然遇到的问题会更深,而且会更难,但是解决起来,我们看到这次目标更明确,而且手段更多样,并且态度更加实事求是。我们理应对它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