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北京,碧空如洗。
来自30多个国家政府部门、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工商界的200多位代表,包括20多位部长级代表和近2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一堂。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他们用或激情、或理智、或幽默、或朴实的语言,讲述了5年来绿色“一带一路”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带给他们的改变,描绘着绿色之路的未来和感动。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小王子》说,我们并不拥有现在的世界,我们是从未来借来的,所以要好好珍惜它。”捷克副总理兼环境部部长理查德·布拉贝茨的话说出了与会代表们的心声,“我们非常乐见中国承担起国际责任,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水污染、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共性挑战。”
丝路正在延伸,心路正在沟通,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我们拥有同一片蓝天,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我们的家园。5年来,“一带一路”不仅成为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之路,也搭建起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恰逢其时,将世界各国聚集起来,推进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互联互通和合作的模式。”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部长马善高祝贺中国生态环境部发起了“一带一路”国际绿色发展联盟,感慨在消费和生产轨道不可持续、地球的资源有限、人口却不断增长、承受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带来了压力和风险的当前,中国能够挺身而出,发起“一带一路”国际绿色发展联盟,为各国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民间社会搭建了绿色的“一带一路”合作平台,“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用一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中国俗语开头:“我们在春天,在北京共聚一堂,盘点我们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进展,恰逢其时。”她充满感情地呼吁:“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果证明了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可以相得益彰,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可以分享,惠及其他国家。”
“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所有的国家凝聚在一起。”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挪威特使、挪威前气候与环境大臣赫尔格森说,“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做出了表率,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和大规模绿色、环境的解决方案,已经逐渐和经济发展整合在一起,成为未来发展的明智之举。”他坚信,随着这些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分享,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国家进行经验分享,整个“一带一路”将会作出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的重大贡献,“世界需要这些贡献,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行动。”
硕果累累的绿色之路
5年前,来自东方的春风,拂过海洋,穿过沙漠,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撒播下绿色发展的种子,带来了绿色生机。如今,这些绿色发展的种子已经在很多国家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
在5年多的实践中,中国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投资贸易中强调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也给相关国家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
哈萨克斯坦生态组织协会主任纳扎尔巴耶娃说,“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支持的绿桥伙伴计划的认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走向了绿色发展之道,也成为东亚第一个明确规定宏伟绿色发展目标,提出了经济要向绿色经济过渡的概念,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进行推广的国家。”在绿色“一带一路”的影响和帮助下,哈萨克斯坦加入了20多项国际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约和条约,同时哈萨克斯坦政府开始关注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并且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增长发展的新动力。“去年,哈萨克斯坦成立了国际绿色技术和投资项目中心。该中心的活动可以为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创新技术的转让、人员的培训以及专业知识的推广交流,同时为融资建设和绿色经济项目的推广实施落地开辟了新的平台,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像哈萨克斯坦一样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的绿色朋友圈不断扩大,合作机制逐渐健全。截至目前,中国已与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双边、多边生态环保合作文件近50份。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奥尔加·阿尔加耶罗瓦说:“委员会56个成员国中有30个成员国是‘一带一路’国家,超过了我们整个区域的50%。”
推进平台建设,基础不断夯实。启动“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平台,成立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同柬埔寨环境部共同建立中柬环境合作中心,在肯尼亚筹建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在老挝筹建中老环境合作办公室。
在绿色“一带一路”的帮助下,亚美尼亚加入了全球电动车出行计划,并激励私营部门参与环保行动。亚美尼亚自然保护部部长格里高良说:“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便是2017年成立的全球首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目标创新实验室,旨在利用来自全球的创新方法来支持和加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
深入政策沟通,共识不断形成。举办“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国际高层对话等系列主题交流活动;在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等合作机制下,每年举办20余次论坛和研讨会,共建国家超过800人参加交流。
开展务实合作,能力不断提升。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每年支持300多名共建国家代表来华交流培训。为老挝南恩村和南塔省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在中国深圳设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说:“我们与中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鼓励绿色工业的发展。”他非常感谢中国生态环境部的支持和帮助,并介绍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绿色“一带一路”领域的3个案例:召开有51个国家参与的第五届绿色工业发展大会,举行了192个城市参加的“一带一路”城市可持续论坛,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创造绿色就业机会等。
改变世界的绿色之路
“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不仅向世界提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物质上的公共产品,更有制度理念上的公共产品,促进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推动各国一道解决环境、气候、扶贫等全球问题。
“大家达成了高度一致,我们都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世界资源研究所总裁斯蒂尔肯定了建立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是“非常赞”的想法,这一倡议“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现在是全球化的社会,并不是单枪匹马就能够解决问题的。”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部长宋玛·奔舍那认为,绿色“一带一路”与老挝国家的政策是一致的,更引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趋势。
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不仅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符合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发展需要,更有利于各国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是中国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徐浩良指出,中国在绿色照明推广、节能减排等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参考和经验。
“能源需求正迅速增长,特别是在亚洲以及非洲,我们必须要加速向清洁能源的过渡。”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拉卡梅拉坦言,“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最终能源消费当中必须要增加6倍,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