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首批火电、水泥和造纸3个典型行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标记和电子督办试点地区之一,按照生态环境部相关工作部署,积极落实完成试点各项任务,率先印发排污单位自主标记规则和电子督办规则,推动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于监管执法,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试点,通过“跟到底、拉一把、促解决”方式,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企业的积极响应。
工作群集体讨论试点遇到的难题
“嗡嗡嗡……”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监控科龙安的手机又震动了几下,屏幕上显示着来自微信工作群的消息。
“你好,缺失时段的数据成功补传到平台后,排放量计算的问题怎么解决?”钦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韦瑜珊在群里发起了问题讨论。
龙安在仔细查阅标准规范文件,并和同事讨论后发现,这个问题无法立即解答,就在工作笔记上记下来,上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经反复沟通对接,该问题有了妥善的解决办法,并由生态环境部追加到正在编制印发的标准规范文件中。
“督促指导试点排污单位科学、准确、完整的标记自动监测数据是完成本次试点任务的关键环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局局长樊德明介绍说。
“@所有人”是试点工作微信群里常常出现的动态消息。由于试点任务专业性强,部分地市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和试点排污单位技术力量有限,自治区采取“以点带面、问题导向”方式,做好集体讨论和点对点沟通两项工作,引导各方合力完成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
针对多炉多塔、生物质发电、水泥行业工艺控制、造纸行业间歇性排水等试点排污单位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重点抽取钦州、百色、玉林、河池4个设区市的试点排污单位数据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协调生态环境部专家和技术支持团队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各市自动监控业务骨干力量和试点排污单位代表进行集体讨论,优化管理流程,为试点排污单位力争合理的政策空间,消除工作顾虑,充分调动政企共进积极性。
针对个别排污单位存在的个性问题,在“远程教学+现场指导”、“专家授课+现场答疑”等多形式专题培训和现场调研指导基础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每日安排专人跟踪全区电子督办任务完成情况,逐一反向分析自主标记存在问题。
帮扶指导排污单位解决环境管理难题
该厅工作人员根据各市实际,与试点排污单位负责人点对点沟通,耐心分析指导,文字表达不清楚的就第一时间画图解释;微信QQ讲不清楚的就第一时间电话沟通;电话讲不清楚的就赶赴一线面对面解答,不搞“文件一发了之、通知一发了之”。
因稳定达标排放与生物质发电排污单位下一步申请农林生物质发电专项补贴挂钩,关系到企业切身利益。崇左市生态环境局在崇左市生物质发电行业试点开展初期就主动服务,积极沟通,通过科学指导试点排污单位改造工艺流程,基本实现污染物因子小时均值稳定达标排放。
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及时服务,热情帮扶指导排污单位解决环境管理难题,获得了排污单位点赞,消除了排污单位参与试点工作的顾虑。
据统计,仅2021年12月,自治区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共记录3个典型行业排污单位自主标记454条、电子督办任务5297条,其中“事后处理”任务共7条,真实超标两条。
数据运行趋势表明,自治区试点排污单位自主标记意识有所提升,因迟标、漏标、错标所产生的督办问题相应减少。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以自动监控为主要手段的非现场监管执法得到强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下一步探索建立以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为核心的“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减少无效数据干扰、提高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准确评估试点行业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