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煤矸石违规倾倒,多从综合利用上找出路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03-27 13:05:59 浏览()次

央视《财经调查》发现,在山西的个别地方,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无序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问题。从《财经调查》曝光和现实情况看,这背后既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的问题,还有对生态环境隐患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体系还不成熟。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山西作为能源大省,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原煤总产量126873.8万吨,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26.7%。资料显示,煤矸石通常占原煤产量的10%以上,这无疑给“煤炭大省”带来了巨大的煤矸石处理压力。但换个思路来看,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煤矸石也是一样。煤矸石主要含有腐植酸、有机质、硅、钾、铁以及多种稀有元素。综合利用是解决煤矸石污染问题的治本之策,能够推动解决每个“煤城”都存在的煤矸石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约60%的煤矸石用于填充路基、低洼地、土地复垦等直接利用,约30%用于生产各类建筑材料、矸石电厂燃烧和其它燃料利用,10%用于生态修复、提取有价组分和化工利用等领域。在实践中,安徽企业通过科技赋能,让煤矸石摇身一变成为价格不菲的陶粒,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桥梁、公路、水利等领域;内蒙古某企业研发建设的国内首条规模化煤矸石悬浮煅烧生产线,利用低碳化途径使煤矸石达到高值化利用,系统性地将煤矿废弃矿产转化为新型工业原料。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安全规范利用,严防大宗工业固废违规倾倒、处理,是煤矸石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未来方向。

对一些长期积压和未得到规范存放的煤矸石堆场,地方政府应尽快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护措施,依法依规妥善处置“存量”、严格控制“增量”。科学编制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鼓励在设计、建筑施工中优先选用煤矸石制品,在建筑物、市政建设工程等采购活动中,优先采购煤矸石等综合利用产品,促进绿色产品消费。

推动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加快煤炭领域的技术攻关,通过改进巷道布置、推广井下智能分选等,减少煤矸石的升井量。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黄土沟壑区、沙漠矿区、西部典型矿区等典型场景,开展露天开采内排土场、沙漠地区、采煤沉陷区的煤矸石回填土地复垦技术研发与示范试验,建设煤矸石治理典型示范标杆工程。

完善标准与风险评估体系。加快出台煤矸石地面回填土地复垦国家标准,针对回填塌陷地、废弃矿坑、荒沟等不同场景制定详细的技术规范、技术路径。规范煤矸石地面回填土地复垦全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估内容和程序,明确可能的环境污染源、路径、汇集风险暴露与受体,确定风险评估的重点和方法,建立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机制。建立煤矸石污染防治、综合利用奖惩制度,实施“红黑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