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的第一批典型案例中,提到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有色集团)下属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公司)丰山铜矿尾矿库距离长江干流800余米,尾矿库废水直排长江,风险隐患突出。这让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原本为保护环境而建的尾矿库为何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一座尾矿库距离长江干流如此之近,又折射出哪些问题?
距离太近,尾矿库的风险变成对长江的威胁
位于鄂赣交界的丰山铜矿尾矿库,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筑坝且濒临长江,属山谷型尾矿库,距离丰山铜矿大约两三公里。按照建设方案,丰山铜矿尾矿库的设计总库容为26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000万立方米,1971年投入使用,距今已50年。
目前,我国共有尾矿库近8000座。实际上,尾矿库是矿山企业最大的环境保护工程,可以防止尾矿任意流向江、河、湖、海、沙漠及草原等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于成本的考虑,通常会根据选矿厂的位置来确定尾矿库的位置。
尾矿库最大的环境风险是什么?应急管理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尾矿库是一个由尾砂堆积形成的具有高势能的危险源,一旦发生溃坝会产生泥石流,可能对其下游居民和设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了解,2019年1月25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造成350多人死亡或失踪。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还发现,在尾矿库运行过程中,各种自然的(雨水、地震、鼠洞等)和人为的(管理不善、工农关系不协调等)不利因素时刻或周期性地威胁着尾矿库的安全。因此,提高对尾矿库的管理水平并保证其距离人类活动区域有适当的距离至关重要。
“丰山铜矿尾矿库离长江干流太近了,才800多米。”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工作人员站在丰山铜矿尾矿库的坝顶指着前方说道。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便是村民自建楼和池塘,武穴长江大桥也清晰可见。
“尾矿库与常见的水库不同,它并不是一次建成的。一开始尾矿库只有初期坝,在后期的生产运行中会形成堆积坝,逐步堆积加高,类似于梯田状。”督察人员介绍,“丰山铜矿尾矿库是典型的‘头顶库’。”
督察人员所说的“头顶库”,是指下游1公里左右有居民或重要设施(学校、厂房、医院、办公楼、敬老院等)的尾矿库,而丰山铜矿尾矿库坝体与江堤之间有两个自然村近30户居民。企业提供的资料显示, 2020年底,丰山铜矿尾矿库已经修筑到第十八级子坝,库坝高超过设计标高的2/3,已经堆存尾矿189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仅剩110万立方米。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头顶库”1425座(占尾矿库总数的16.1%)。这类尾矿库一旦发生溃坝,后果不堪设想。
2020年3月2日,应急管理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明确指出,从2020年起,全国尾矿库数量原则上只减不增,不再产生新的“头顶库”。到2022年年底,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全面落实,坚决遏制非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溃坝事故。
“丰山铜矿尾矿库离长江太近,管理不规范,它的风险就是对长江的威胁。”督察组工作人员表示。
截洪沟建设缓慢,单位产品排水量是限值的3.48倍
典型案例还指出,大冶有色公司丰山铜矿一直未建设截洪沟,导致大量雨水混杂尾矿废水直排入江。2020年排水量达279万立方米,实际单位产品排水量达3.48立方米/吨,是《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限值的3.48倍。
“6月份来黄石暗访时,我们发现尾矿库在向长江排水,接着立刻调取了企业的排水数据,并对排水口的水样进行检测。”督察组工作人员介绍。
顺着尾矿库往长江的方向走去,入江口位于一座石桥的前方,排水沟被茂密的草丛覆盖,走近些才能看到。
督察发现,大量山洪进入尾矿库,导致每年约200万吨含重金属的废水直排长江。“虽然尾矿库废水的重金属含量没有超标,但是排水的总量超标了,这意味着有更多的重金属排入长江,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督察组工作人员表示。
督察组梳理资料后发现,2012年,丰山铜矿尾矿库扩容环评要求建设截洪沟2550米,2019年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湖北省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9-2020年)》也明确要求其完善截排水系统,减少雨水入库量。当地有关部门多次督促企业整改,但大冶有色公司整改工作进展缓慢,一直未建设截洪沟,导致大量雨水混杂尾矿废水直排入江。直到2021年6月,督察组暗访指出这一问题后才开始启动建设,截至2021年8月30日,建成截洪沟465米。
“截洪沟是尾矿库管理的重要一环,因为一旦遇上山洪灾害或极端降雨天气,大量的雨水进入尾矿库,极有可能发生溃坝。”督察组工作人员表示,“尾矿库选址距离长江较近,一旦出现溃坝、漫顶,不仅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易导致长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破坏。”
同样,为了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部署,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中已明确严禁在距离长江和黄河干流岸线3公里、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改、扩)建尾矿库。
尾矿库为何问题频出,又该何去何从?
据2019年8月发表在《中国钼业》的《中国尾矿库溃坝与泄漏事故统计及成因分析》统计,2001年到2015年间我国发生的尾矿库事故中,尾矿库溃坝有69起,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此类事故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
《第一财经日报》也曾报道,2013年5月14日晚,湖南省醴陵市均楚莹石矿发生决堤,库内约2000立方米尾矿随洪水倾泻,部分菜地、堤坝受损,4座小桥被洪水冲垮。在尾矿库下游沿河15公里范围内,共有9家农户被淹,约130亩农田受到影响。
如今,《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对尾矿库实行总量控制,这意味着新建尾矿库必然会受到严格限制。“有一部分尾矿库企业有可能通过加高扩容来延长尾矿库的服务年限,如果不对坝体稳定性和排洪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加高扩容需要进行充分论证而盲目加高扩容,则极易导致溃坝事故发生。”督察组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2006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4·30”溃坝事故、2007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西洋鼎洋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11·25”溃坝事故,以及2008年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980沟尾矿库“9·8”溃坝事故,都是由于企业擅自对尾矿库实施加高扩容造成的。
此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尾矿库安全管理粗放,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不按设计运行,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不稳定,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没有开展应急演练等,都成为尾矿库问题频出的原因。
“那些到了服务年限的尾矿库主要由企业承担主体责任进行监管。如果企业破产清算了,只能由政府兜底。” 督察组工作人员表示。
应急管理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将切实提高尾矿库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2022年6月底前,湿排尾矿库要实现对坝体位移、浸润线、库水位等的在线监测和重要部位的视频监控,干式堆存尾矿库要实现对坝体表面位移的在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