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着力治理百姓身边的黑臭河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6-08-08 10:20:43 浏览()次

  新三年计划重点治理中小河道 

  选出身边的百条河道邀市民参与监测 

   近年来,上海市将小河道治理作为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中之重。如今,《上海市清洁水行动计划》正在抓紧实施中。去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应民众申请,从其关注的身边近千条小河中遴选出100条中小河道,让专业人员与民众共同参与水质监测。之后,调查结果显示,水质优良的占10%、轻度污染占9%、中度污染占16%、重度污染占65%。其中,黑臭的占24%。

  24条黑臭小河分布于浦东、金山、青浦、杨浦等8个区县。上海市环保局表示,黑臭的主要成因源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市政放江和农业面源及畜禽养殖等五大类污染。其中,以畜禽养殖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占到一半,3成是由生活污水和市政放江造成的,两成由工业污染所致。

  上海市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道,对此,上海有针对性推出河道治理措施:要严格控制畜禽污染,实施畜禽养殖总量控制,杜绝农业污染源。全市畜禽养殖规模控制在200万头标准猪以下,2016年一季度完成不规范中小养殖场(户)的调整,保留下来的规模化畜禽牧场按高标准完成污染治理。同时,因地制宜完成30余万户农户生活污水治理。

  据这位负责人透露,将区域整治与截污治水相结合,优先安排主要河道断面、黑臭河道、环境矛盾突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河道周边区块,实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治理建成区内56条段黑臭河道,连片整治800公里中小河道,全市镇村级河道轮疏一遍,逐年消除劣Ⅴ类水体。

  上海市水务局局长白廷辉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在今年的市政府实事工程中,“完成15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2000公里镇村级中小河道轮疏任务,改善城乡河道水质,提升区域水环境面貌”纳入其中,目前已完成1000公里的轮疏任务。

  同时,水务部门正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地推进水环境整治:针对断头浜河道黑臭的问题,主要通过水系沟通等工程建设增加河道水动力,通过种植水生绿化植物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减少断头浜河道黑臭现象;针对建成区黑臭水体,主要是56条黑臭河道,目前已完成“一河一策”治理方案的编制;针对环境综合治理区域黑臭水体,共涉及25个地块、970条河道约850公里。结合拆违等工作,同步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消除河道黑臭;针对城郊结合部河道黑臭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减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实施镇村级河道轮疏工作改善河道水环境面貌。

  他还强调,要以河道长效管理为重点,逐步开展设施维修养护市场化工作,目前,市区级河道已经实现了市场化,部分镇村级河道正在开展市场化试点,力争2020年前完成全市河道的市场化养护。

  黑臭河浜变身清水泳道 

  河水为废水二次利用,可达生活饮用水一级标准 

   

  一场环保河浜游泳赛近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举行,110多名上海市民及环保官员争相下水。 资料图片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有一条百米长的天然河道,昔日是臭名昭著的黑臭河浜。如今经过一番整治,近日在这条天然河道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以“泳往直前,水与争锋”为主题的环保河浜游泳赛,吸引了110多名上海市民竞争相下水,一展泳姿,争个高下。连浦东新区环保局的两位处长也“禁不住诱惑”,跳入河中完成了80米的赛程。

  一位来自江苏的小伙子对记者一连说了几个“没想到”:没想到在上海也能下河游泳,没想到上海有这么清澈干净的河,没想到自己小时候在老家下河游泳的童年回忆在上海得到了再现。

  河浜如何摘掉黑臭帽子?

  让一条黑臭的天然河道变身成为水质达到市政Ⅰ类水的“清水河浜”,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呢?

  2012年,上海市有关方面率先在这条河道所在的开能环保园区里展开“全水回用零排放系统”应用,在环保园的东面和北面分别建立两个污水处理站,实现全自动控制。园区内各单元的污水经污水收集管网统一汇入污水处理站,再经微生物的厌氧、好氧降解,使得污水达到处理排放标准,进入下一道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记者观察到,在开能环保园区内,大大小小的人工湿地,以及种植的挺水植物构成了一道独特的绿化风景,园中还藏着很多小型的污水处理系统。

  据介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由石英砂、陶粒和碎石及所种植的挺水植物组成,排入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其营养成分可为挺水植物所吸收。同时,湿地所形成的垂直过滤层不但将水变得更加澄清,还可利用过滤层中的微生物进一步将水中的营养成分吸收降解。

  河浜游泳赛道里的水,正是由污水循环处理后得来,全部是废水的生态二次利用,就此开能环保园区不再向市政污水管网排放废水。这种做法既降低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用水的浪费,给自己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当记者问起这样的整治成本是否很高时,有关人士透露,如果只是满足一般的污染治理和利用(如浇灌花草树木)成本相对较低,要达到可以作为景观用水和生活回用(如冲厕)则成本相对更高。

  据了解,目前这套“全水回用零排放系统”的处理能力可以达到100吨/天,约相当于100台家用全屋净水设备的处理能力。从技术类型上讲,利用的基本都是自然生态的处理技术,成本不会太高。因此,“全水回用零排放系统”在南方地区都可适用,适用范围非常广。

  亲身检验整治成效

  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一块由环保部门展示的“河水水质检测结论”标牌,牌上写着:经国家认证的CMA权威机构对这一河道河水的色度、浊度、pH值、嗅和味、总硬度、铁、锰、砷、汞、镉、铬、铅、耗氧量、粪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等水质卫生指标进行了取样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所测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地表水Ⅰ类水标准,同时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中的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一级标准。

  许多观众和游泳者在此驻足观看,连连称赞。一位游泳者表示,对水质完全放心,可以畅游了。

  获得小组第三名、今年57岁的浦东新区环保局环保处副处长梁明坦言,浦东能有这样干净的河浜很不容易,毕竟现在上海的天然河道绝大多数还属于Ⅴ类水质,河浜整治任务任重而道远。

  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副局长韩海斌透露,总体来看,浦东的地表水水质在全市排在第二位,川杨河、张家浜以及合庆镇河道,已开始达到Ⅲ类水水质,浦东的天然河道今年6月已有71.8%的河道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张家浜整治后已成为上海的首条生态景观河道。预计到2020年,类似张家浜这样治理成功的河浜会越来越多。

    水评

  抓大不能放小

  赵娜

  中小河道承载着城市防洪、排水、景观及水源等多种功能。

  若把大江大河比做“主动脉”,那么,中小河道就好比是“毛细血管”。中小河道变黑变臭,则导致毛细血管堵塞,最终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大江大河治理固然重要,但中小河流往往就在老百姓身边,甚至触手可及,治好这些河浜湖汊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近些年,国家对小流域治理的重视与日俱增。“水十条”中把黑臭河治理纳入重点工作之一。在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应当利用大江大河的治理经验,把中小河流也尽快治理好。

  修复中小河道水环境应该坚决摈弃“见洪水就排、是污水就截”的传统治理模式。上海市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中小河道治理之路,用较少的经济代价,收到改善中小河道水环境的预期效果,其经验值得借鉴。

  治理中小河道还有一个重要好处,那就是,河流防洪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大江大河相比,中小河道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一到汛期,大江大河问题不大,但小江小河却容易泛滥成灾。若不疏通中小河道,大江大河投入建设的功效很难发挥出来。可见,中小河道治理还可以护一方百姓平安。

  打通水系,不仅要让主动脉畅通,也要让毛细血管畅通。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