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质量监督局执法总队近日对市场正在销售的口罩进行抽查,发现部分口罩产品涉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这些口罩涉嫌假冒3M、朝美等品牌。专家表示,这类口罩不仅不能起到防护作用,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影响人体健康。
抽查:发现大量假冒伪劣防霾口罩
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新浪网联合推出的12365质监在行动,详细披露了此次执法检查情况。
执法人员在桃浦路光彩市场一家自称劳防服装厂直销处店铺内看到,有不少标着“朝美”牌子的口罩在销售。然而,口罩上面印的汉字字迹缺损,品牌缩写“CM”是颠倒的。此外,口罩还散发出很大的气味,疑似甲醛超标。执法人员询问得知,这些口罩都是他人不定期送货上门,几毛钱一个“采购”,1元钱一个销售出去。
执法人员随后又前往相距50米左右的另一家口罩销售店铺,这家店除了朝美口罩,还有低价销售的3M口罩。执法人员分析认为,这些口罩涉嫌假冒。执法人员还发现口罩上“3M”标记不清晰,口罩带也是用钉针钉上的。执法人员现场清点,仅抽查的这两家店铺就发现涉嫌假冒伪劣口罩1000余只。
2015年12月,上海海关曾连续查获两批出口境外的假冒3M品牌的N95口罩近12万只。这些口罩工艺粗糙且采用劣质滤材,不仅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还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3M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消费者举报和自行监测,公司也多次在电商平台上发现假货。因此,建议尽量从公司授权的正规渠道和经销商处购买口罩产品。
预警:近八成过滤效率低于参考值
雾霾让口罩等防霾产品热销。然而,很多防霾口罩并不能达到宣称的过滤效果,甚至有些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如面料的甲醛含量和pH值过高等,影响人体健康。
为评估口罩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上海质监局3月初曾对全市生产、销售的标称“PM2.5防护”、“防霾”、“防细颗粒物”等防护功能的口罩产品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共采集69批次样品,分别来自上海市生产企业、实体销售店和网店,覆盖主要品牌。其中,成人款58批次,儿童款11批次;无纺制品口罩28批次,纺织品口罩41批次。
结果显示,其中54批次样品口罩的最低过滤效率<90 %(检测依据为GB 2626-2006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参考值:最低值≥90 %)。22批次样品纺织品口罩的面料或里料的pH值超出参考值范围(检测依据为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参考值:pH值在4.0~8.5范围内)。甲醛含量检测情况,41批次样品纺织品口罩均未检出(检测依据为GB 18401-2010 参考值:甲醛含量≤75 mg/kg)。
建议:口罩应根据自身需求选用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桂梅表示,现在不少防霾口罩都在炒概念,口罩的核心是过滤层,它决定过滤效能。此外是款式设计,决定舒适度以及与脸部的贴合程度。
不过,专家也表示,防霾口罩通过过滤颗粒物达到净化效果,但其过滤效果与舒适度、透气性等往往难以两全。
除了防霾效果问题,口罩使用的纺织品质量也可能未到国家标准。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生产企业对纺织品原料质量把关不严,导致面料甲醛含量、pH值过高等。由于人体皮肤呈弱酸性,如果产品pH值过高往往会产生刺激作用,引起皮肤过敏或诱发感染。
上海质监局提醒消费者,在选用口罩时,应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口罩的防护种类;购买时,口罩应包装完好,并有产品合格证明、性能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选择插片式纺织品口罩,应关注其标称的洗涤方法。儿童口罩应谨慎选用。
健康时评
防霾产品市场需净化
李军
应对多发的雾霾,防霾口罩几乎成了市民出行的标配。不过,市面上标称具有各种防护功能的口罩五花八门,其效果到底如何,一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然而,从质监部门抽检和监测的结果来看,不免让人担忧。
按照专家的说法,口罩过滤率低有两个原因,一是口罩品牌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二是民用口罩缺少国标。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KN95型口罩所遵循的国标是《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2006)。但这一标准并不是面向民用口罩的标准,而是工业口罩标准。
除了标准缺失,假货泛滥也是防霾口罩的“硬伤”。有生产商就直言,曾遇到一些企业,除了Logo使用自己的,其他从包装设计到产品样式,甚至宣传页面和商标都完全照搬他们的。对于这些假冒伪劣口罩,消费者却很难辨别真伪,相反,由于这些山寨口罩价格便宜,反而劣币驱逐良币,充斥着市场。
口罩虽小,却关乎成千上万人的健康。防霾口罩市场真真假假、良莠不齐,让民众饱受雾霾与劣质产品双重伤害。不过好消息是,我国首个民用口罩国家标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发布,这或将能扫清市场迷雾。
让防霾口罩真正起到防护作用,除了要尽快制定发布行业标准,更要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生产和销售。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通过抽检和监督及时淘汰问题企业和产品,打击虚假宣传,净化防霾产品市场。
同时,防雾霾也要防心霾,道德的重塑也十分必要。部分不良商家为了赚钱罔顾他人生命与健康,在金钱面前道德尽失,值得深思。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曾强调,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他还指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
诚然,道德不能代替法律,但同样法律也不能代替道德。无论是生产和销售假冒劣质口罩,还是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非法疫苗案,固然有市场监管不到位的因素,但更需要我们从道德层面找原因。
■ 相关新闻
新国标预计近期出台
防护效果将替代过滤效率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首个民用口罩国家标准《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已基本讨论并征求意见完毕,预计将于2016年上半年发布。
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杨文芬表示,新国标将不再使用过滤效率作为口罩的主要评价指标,而采用“防护效果”这一全新的综合评价体系,保障口罩在使用过程中过滤后的空气能达到优良标准。
新国标中还将加入甲醛、荧光剂、pH值、微生物等安全性指标,保障接触皮肤部分的纺织品安全。这些安全性指标,在工业口罩生产中并没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