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生态化治理养殖污染 保障一江清水送下游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5-12-04 10:59:08 浏览()次

  浙江省龙游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是一半浙江人生活生产的水源地。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畜牧强县,传统的养殖产业在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同时,也因养殖污染物排放的不断增加,导致境内不少河流成为黑臭河。

  为了确保一江清水送下游的承诺,龙游县委、县政府狠下决心,拆除养殖场1.2万余户,关停拆除面积达165万平方米,有效削减生猪饲养量160多万头,削减化学需氧量1.55万吨/年,氨氮1500吨/年,使钱塘江源头的衢江、灵山江两大水系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从源头着手从难处入手,重拳整治养殖污染

  “生猪养殖是龙游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龙游污染的主要源头,据统计,畜禽养殖污染与全县工业、生活污染的比重大致为6∶2∶2。”龙游县环保局局长郑建飞说。

  快速发展的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县域内大大小小13条支流因生猪排泄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河道甚至出现发黑、发臭现象,成为钱塘江源头的一大污染源。

  为了控制源头污染,保证一江清水出龙游,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龙游县狠下决心,从2013年4月开始,由环保和农业两部门牵头,启动了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行动。

  针对农村生猪养殖实际,龙游县政府先后出台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域划分意见》、《生猪养殖专项整治资金补助办法》等政策制度,划定4个禁养乡镇和11个宜养乡镇(街道),明确村庄内、河道200米范围内和水源保护区内等3条必拆红线。

  开展违法建筑和农业设施用房拆后土地整治,龙游县财政安排两亿多元专项资金,在拆除补偿的基础上,根据复垦后土地再利用程度分别给予每平方米50元~125元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必拆红线内养殖户的积极性。

  在养殖污染整治行动中,龙游县采用三级联动攻坚的办法,由县主要领导带头,职能部门督促,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实行每周一次督查,有效推动了整个整治工作的实施。

  在此基础上,每月在媒体上公布整治进度,由县委、县政府领导约谈排名靠后单位“一把手”,并对52名敷衍塞责村党员干部给予组织处理,彻底打消“等、拖、靠”的思想。

  据介绍,在这场养殖污染整治行动中,全县共拆除养殖场1.2万余户,关停拆除面积达到165万平方米,削减生猪饲养量160多万头,使源头污染得到控制,出境断面水质明显好转。

  疏堵结合,拆治并行,全面实施生态化治理

  “关停、拆迁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所以我们采取疏堵结合,拆治并行的方法,对宜养区剩下的927家生猪养殖场实行‘两化’治理。”龙游县环保局分管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副局长黄建彤说。

  据了解,龙游的“两化”治理就是对有条件建立生猪排泄物消纳池的养殖场进行生态化治理,把排泄物还山还田,明确存档1500头以下养殖场,优先鼓励实行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种养结合的“大、中、小”循环模式,配套建设消纳池,不得设置排污口,达到零排放,进行生态化治理;对不能进行生态化治理的养殖场进行工业化治理,明确存栏1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按照环保要求,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进行工业化治理。

  目前,经过“两化”整治,龙游生猪养殖逐步走上“生态化循环,标准化养殖,无害化处理”的生态养殖道路。实现“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的大循环规模养殖场110家;建成沼液综合利用示范点38个,20万头生猪和2.6万亩种植基地之间的跨园区的中循环;建成“沼气池—沼液池—管道—施肥”的排泄物循环利用系统,286户家庭农场实现“猪—沼—作物”就地消纳小循环。

  与此同时,龙游还积极鼓励和扶持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目前,399家无生态消纳池的规模养殖场在实现工业化改造的同时,已有近300家启动标准化设施建设。

  在龙游康兴养殖场,记者看到一个绿色的大沼气罐赫然矗立在眼前。养殖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养殖废水首先经过沼气罐,这样既可以通过沼气发电供公司日常使用,又可以降解废水中COD浓度,随后再通过抽水泵送入污水处理池,经过生化反应,便可以实现达标排放,排放的废水再进入氧化塘、鱼塘,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养殖废水的污染问题。”

  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实现整治效果长效化

  生猪养殖所带来环境污染因素,还关系着疾病传播与食品安全等问题。龙游县将病死猪的处理作为整治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建立了一套政府监管、财政扶持、企业运作、保险联动的生猪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一方面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防止他们再将病死猪随意丢弃;另一方面,无害化处理是采用国内最新高温炭化处理技术,将病死动物全部变为生物质炭资源化利用,从根源上解决了病死猪的处理问题。”黄建向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高温炭化处理技术是由一家名为浙江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于2014年3月投入生产,日处理能力达到20吨。通过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冷冻分切、高温灭菌、碳化等多道工艺处理后可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自去年3月1日运行以来,全县建成病死畜禽收集点712个,140万头生猪纳入统保。处理病死猪20余万头,病死动物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保险理赔准确率达到100%,从源头解决病死生猪随意丢弃或流入非法加工销售渠道,从源头上根治病死生猪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建得起,更要管得好。”龙游县在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的同时,把长效管理列入议事日程,在完善县、乡、村三级联管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以政府主导,委托运营,财政保障,实时查询,多方监督的养殖污染第三方监控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是指,政府及相关职能制定排放标准、企业监测分类标准和信息运用工作,主要推行监控运行机制;委托运营是指由运维公司负责污染点分类监测、线上线下监测联动、危机预警、信息实时共享,养殖户可每月接收到设备的运行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财政保障是指由财政资金承担日常运营费用;实时查询是指政府部门、养殖户按授权不同可以实时查询相关数据和查看现场视频;多方监督是指引入运维考核机制,对第三方运维进行考核评价。结合养殖规模和处于所处位置情况(敏感地区或水源地附近),将养殖废水工业化治理站分为重点治理站和普通治理。重点工业化治理站主要包括智能电表,浊度、SS测定仪和电磁流量计;普通工业化治理站主要安装智能电表。

  在此基础上,龙游县还建立了一个全天候分析实时数据、信息查询、报表统计、预警情况等水环境智能管理平台,他们自称为“自动管家”。

  据龙游县环保局介绍,全县乡镇的必拆生猪养殖场已全部关停拆除。生猪养殖场关停拆除后,有的养殖户表示将尽快复耕复垦,种植苗木、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有的与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种起了中草药,有的在拆除地种起了果树,创办了果园,有的索性办起了农家乐,还有很大一部分进入离家不远的工厂工作,过起了拿工资的生活。就像塔石镇罗山村养猪户陈和祥,去年8月将猪场原址近两亩土地进行了复垦,并开展油菜金丝草轮作。一年多来,亩均产值达6000元。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受到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的影响。

  经过集中整治,全县关停拆除生猪养殖场(户)12400余家,必拆的基本全部拆除到位,有效削减生猪饲养量165万余头,化学需氧量削减量15552吨/年,氨氮削减量1497.6吨/年,整治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